寒冬进补前先辨体质

补错了可能越补越虚

版次:6 作者:刘威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如何在寒冷的冬季积蓄能量、科学进补?其实冬季进补大有讲究。同样是进补,有人进补后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但有些人,身体却越补越虚;还有的人进补后出现嗓子痛、甚至流鼻血。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对此,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晓丽认为,人的体质不同,所需要的对症补药也不同,建议由中医专科医师依据个人体质进行合理辨证诊断后,开具处方、再行进补。

冬季进补也并不适合所有人群。王晓丽提醒,“阳气过盛的人群就不宜进补了,这类人群主要表现为烦热易燥、面红目赤。对于阴虚、阳虚、气虚体质等人群,可适当进补,纠正偏颇体质。”

一元复始,知岁月;万象更新,长精神。“三九天”在一月如约来临。本周进入“二九”,寒冷仍然是天气的主旋律。我们的身体面临重重考验,如果不注意调养,有些器官很容易“生病”。新年的第一份养生小提示,送给热爱生活的您!

头宜暖

零下10℃时,人体3/4的热量会从头部“跑掉”。天冷出门时,最好是戴一顶保暖性较好的帽子,以毛线、毛呢等材质为佳。

食宜温

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多能入肾,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

动宜慢

人在寒冬里阳气虚弱,心肺负担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

心宜平

注意积极调节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不乐损年,长愁养病。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在紧张时多放松自己,疲惫时多调养自己,烦恼时多安慰自己。新的一年,让我们从爱护身体、关爱健康开始!

阴虚体质:可选海参、银耳进补

阴虚体质人群易上火,表现为阴虚内热之症,如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干咽燥、颧红盗汗、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阴虚体质人群,冬天进补多选择滋阴类药膳,如海参、麦冬、枸杞、银耳、百合,也可以用沙参、玉竹、石斛、麦冬泡水代茶饮。冬季多喝些生津、滋阴的饮品也不错,比如蜂蜜水、甘蔗汁、糯米粥、牛奶等。经常熬夜的人群,不妨试试枸杞、菊花、决明子泡水,养肝阴、清肝火,还可明目。

阳虚体质:可选羊肉、韭菜进补

寒冬,最难熬的人群要数阳虚体质者了。“阳虚体质人群常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沉无力。”王晓丽说,阳虚是阳气不足或功能衰退的表现,先天阳气不足是一方面,久病不愈、饮食不当、劳累过度等,都可能造成阳虚。

冬季外界阳气日渐减退,阳虚者更需进补。冬季,阳虚的人群可以进补膏方,可以请中医师开具适合个体体质的膏方处方,适当进补。常用的补阳中药材如下:人参、鹿茸、肉桂、肉苁蓉、仙灵脾等。阳气不足人群在冬季也可常食用羊肉汤、牛肉汤、虾仁、栗子、核桃仁、姜枣茶来温补肾阳;阳气虚弱的人还可服用一些温阳类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十全大补丸等。

气虚人群:可选黄芪、参类进补

气虚人群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喘息、倦怠、舌淡白、脉细弱等,说话常常是有气无力、底气不足的样子。

“气虚人群冬天进补,可适当以补气类的药物做药膳,如党参、太子参、黄芪、山药、莲子等,或以中成药四君子丸,可改善气虚症状。”要注意的是,在家中进补人参时,如果没有医生的处方,一次少吃一点,以2克为宜,两次之间至少间隔2~3天。可以将人参用开水冲泡,也可以炖汤煮粥,温和进补。

还需提醒的是,服用参类进补时,切忌与破气的药物和食物同用,如萝卜、莱菔子等;也不宜同时饮茶,因茶中的鞣酸会影响药物吸收。

血虚体质:可选红枣、阿胶进补

所谓血虚,即是体内阴血亏虚,脏器失其濡养的病理现象。常表现为不耐劳作、面色苍白、头晕健忘、失眠多梦、舌淡脉细等。女性还易出现月经量少、经色淡、经期推后甚至闭经等情况。

血虚体质者,冬天日常饮食可适当加入性味甘温、补益气血的中药,比如熟地、当归、白芍、阿胶、丹参、大枣等。阿胶核桃膏适合血虚的人吃,红枣加元肉是适宜秋冬补血的中药材,可煲汤,也可泡茶饮。

这些信号说明你可能补过头了

进补一定要循序渐进、适可而止,进补过了,不但达不到养生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那么,怎么判断进补是否得当?

王晓丽教大家几个判断方法。首先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判断进补是否得当。如果进补后出现失眠、燥热,可能补过头了;平常大便正常,进补后大便干燥,也说明补过了;进补后口舌生疮、鼻干鼻衄,也是补过头的信号,要及时停补。

另外,进补药材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越名贵越好。

刚满23岁的芳芳身高1米6出头,体重有95斤。芳芳妈妈认为女儿身体太瘦弱了,得趁着冬天好好补补,于是每天监督芳芳早、晚各吃一块阿胶膏。谁知道吃了一周多,芳芳苦不堪言,已经流了两次鼻血,还口干舌燥。芳芳妈妈很疑惑,孩子这是怎么了?

对此,王晓丽解答:这可能是虚不受补造成的,不建议芳芳再吃阿胶膏了。在中医理念中,脾主运化,补品要得到充分的吸收,还需要依靠功能强健的脾胃。脾胃不好的人,常常是虚不受补。如果脾胃运化不利,精华物质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即使吃了再多的补品、药品,也不能被很好地吸收,起不到应有的强身健体作用,正常的脾胃功能还有可能被破坏,这就是所谓的虚不受补。因此,期望冬令进补有理想的效果,应该提前调理脾胃。淮山药、白术、大枣、茯苓等药材性质平和,适合普遍人群健运脾胃。冬季补气补阳之前,可以先补脾一段时间,有助于让身体更高效地吸收补品。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