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脚后跟干燥裂口警惕是脚气作怪
版次:13 作者:刘威
寒冬时节,天干物燥,我们的皮肤也随之变得干巴巴。还有些人脚后跟出现了干燥肥厚脱皮,严重的甚至会干裂出血。出现这种情况,大家一般以为是皮肤缺水所致。其实,粗糙开裂的脚后跟并不只是皮肤干燥这么简单,也可能是被真菌感染出现了角化过度型脚气。
脚气分为几种类型
了解角化过度型脚气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脚气。银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雪彦锋介绍,脚气是足癣的俗称,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而致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临床中常见的脚气类型包括以下三种。
丘疹鳞屑型:表现为脚上皮肤有明显的小片状脱屑,可在皮肤增厚的基础上发生红斑、丘疹,此时还会出现瘙痒感。
水疱型:常在足底及足缘,出现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伴有瘙痒。水疱位置较深,疱壁不易穿破,周围无红晕,数天后可吸收脱皮。水疱可能会向四周不断扩展蔓延,有时小水疱融合成为大水疱。此类脚气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生,且以热天多见。这一类脚气最常见,大家也最熟悉。
趾间糜烂型:由于真菌喜在潮湿而温暖的趾间生长繁殖,因而当其长期寄生于趾间时易致表皮角质层增厚,并因湿润浸渍而发白,有时常伴多汗。拨除白皮即可暴露出红斑糜烂的基底。一旦患了这种类型的脚气,往往奇痒难忍,常有细菌继发感染而发生恶臭。
有种脚气不臭不痒,易误诊
“最近脚后跟变得像锉一样,脱皮裂口还流血,每天抹护肤品都没用,是天气干燥的原因吗?”最近,市民刘女士很苦恼。到皮肤科就诊,医生检查后表示,刘女士患上的是一种角化过度型脚气。“脚气不是会脱皮还很痒吗,为啥我的脚一点痒的感觉都没?”刘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对此,雪彦锋医生表示,并非所有的脚气都会脱皮、发痒。还有一种脚气就非常狡猾,它的表现并不典型,不像以上三种类型脚气那样又臭又痒,往往只是干燥、粗糙、开裂,它就是角化过度型脚气。其它三种类型的脚气以夏季天热时多见,而角化过度型脚气以冬季最常见,皮损表现为角质增厚、脱屑、粗糙,易发生皲裂,严重的话,还会让脚部出现血口子,渗血。但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这就是脚气,往往以为只是冬天皮肤缺水导致的脚后跟干裂,极易耽误病情。
治疗要彻底,不能“见好就收”
相比其它类型的脚气,角化过度型脚气患者存在角质层更厚、症状更重的情况。“角化过度型脚气治疗较棘手,因为患处皮肤角化增厚,一般外用抗真菌药物难以渗透吸收。单独外用药物不仅治疗时间长,患者还常因皮肤皱裂、疼痛等降低对医嘱的执行力,使得病情反复发作甚至出现癣病扩散,影响美观及生活质量。而且角化过度型脚气常常合并其他疾病,如慢性湿疹、维生素缺乏,治疗上要同时兼顾治疗湿疹及维生素缺乏。”雪彦锋解释。
如果怀疑自己患了角化过度型脚气,可以去医院皮肤科就诊,进行真菌镜检明确诊断。对于角化过度型脚气,应尽早进行抗真菌治疗,情况轻微的可以外用抗真菌药膏如酮康唑软膏、水杨酸软膏等,肥厚增生明显的可以同时配合口服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
由于脚气真菌寄生在皮肤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杀死它。雪彦锋同时提醒,感染脚气不能轻视,切忌治疗不坚持不彻底。皮肤的代谢周期为28天左右,用药时间一定要坚持四周以上,如果“见好就收”,真菌将很难被彻底杀死。
预防注意几个细节
防治脚气,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足部的透气性与舒适性,尽量穿着透气较好的鞋袜,穿棉制的吸汗袜,鞋袜应勤换勤洗。避免与他人共用鞋袜,尤其是其他脚气患者。平时最好不要光脚穿球鞋。
冬天尤其要注意足部保养,角化过度型脚气在规范治疗同时还要注意足部的保湿,比如可以每天用温水泡脚,泡完脚后立刻擦干,涂抹含油脂成分高的脚裂膏或凡士林,保持皮肤滋润。情况严重的还可以涂些尿素软膏,然后用保鲜膜包裹一个晚上。尿素软膏可以软化干硬的皮肤,促进皮肤再生,每周1~2次即可。
除了保湿外,足部皮肤保暖也很重要。因为皮肤受冷了,发生皲裂的几率也会增高。平时走路选择合适舒适的鞋子,减少足跟部的摩擦。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