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体育局发布寒假体育类校外培训重要提醒

建议家长谨慎选择培训机构

版次:3 作者:吴春霖

1月13日,银川市体育局发布了寒假体育类校外培训重要提醒,要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依法依规经营,提醒家长理性看待和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共同维护校外教育培训良好生态。

体育校外培训机构

需依法依规经营 严格遵守平台管理

银川市体育局要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需取得《校外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设立核准书》和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如游泳、攀岩、滑雪)培训的机构,需持有依法办理的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证。严禁未取得核准书及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书)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开展培训(包括面向3至6周岁儿童)。任何培训机构,不得擅自改变机构名称、办学内容、办学地点、法人、举办者和许可范围。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核准书。不得擅自增设教学点或分校。

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机关核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培训活动,并将核准书、营业执照、培训内容、师资信息、收费项目及标准、退费程序及标准、举报电话等内容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主动接受监督。收费时段与教学安排应协调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学费,且不得超过5000元,所有课程售卖必须通过校外监管平台上架销售,缴入指定监管账户,一课一消,不得私下交易存入机构其他账户。与此同时,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时30分。

此外,各培训机构要全面应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及时真实准确录入信息,建立专用账户,开通收费和支付渠道,通过平台售课、收费、消课、退费,全面实现全流程管理。不纳入平台管理,不通过平台售课、购课、交费、消课,私下交易的,均为逃避监管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

建议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

谨慎选择培训机构

市体育局提醒学生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和禀赋特质,理性看待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从、不跟风、不攀比。要核实机构是否持有核准书和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双证齐全,是否按照核准书审批的培训项目来开展培训业务。要充分了解培训机构的场所条件、教师资质、收费情况、办班时间等信息并慎重作出选择。非法培训机构未经相关部门审批,存在诸多隐患,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或安全事故,权益无从保障。

签订协议时,务必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统一制定《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对培训内容、质量承诺、培训期限、收费金额、退费标准及违约责任,要逐项逐条审阅确认,并索要正规收费票据。

目前,教育部面向全国家长推出了“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家长可通过APP在“掌上”进行选课、交费、消课、退费。您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上购买的培训服务均采取“一课一消”模式进行监管。购买课程的同时会自动与培训机构签订规范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电子合同),双方权利义务明晰,不会被霸王条款束缚。特别提醒:校外培训机构不能实现平台选课报名、缴费退费等功能时,建议学生家长暂不预缴培训费用,避免发生“跑路”后维权、“退费难”等问题;如果私下以现金或微信扫码支付等形式直接向培训机构预缴培训费,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有可能得不到保障。家长朋友要谨慎付(续)费,切勿轻信“打折”“买一送一”“年卡”等优惠宣传,不要因折扣诱惑向培训机构一次性缴纳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超过60课时的费用。

为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欢迎家长和社会各界共同监督校外培训行为。如发现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有违反“双减”政策规定的培训行为,请及时向所在县(市)区体育部门投诉举报。

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