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眼干、刺痛、易疲劳

可能是你的眼睛“缺水”了

版次:14 作者:刘威

冬天气候干燥,你是否常感觉眼睛干涩、酸胀、有灼痛感、怕光、易疲劳?若出现这些症状,说明你的眼睛泪液告急,很可能是患了干眼症。但眼科医生提醒,眼睛“干旱”所带来的问题,可不是自己滴点眼药水就能解决的,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再规范治疗。

干涩、烧灼感、异物感是主要症状

近日,市民吴女士的眼睛特别难受。不但干涩,一睁开还有刺痛感。买了抗疲劳眼药水滴,也不见效果。现在她已经无法对着电脑屏幕工作了,不得不到医院检查。到了医院检查,才发现原来自己得了干眼症。

什么是干眼症呢?简单说,干眼症就是泪液发生异常,比如眼泪分泌过少或蒸发过快。“当你的眼睛经常出现干涩、烧灼感、异物感、针刺感、眼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症状时,就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患了干眼症。”银川市中医医院眼耳鼻喉科郑嘉琦医生介绍,确诊干眼症,需要去医院做专门的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并且排除风湿免疫相关的干燥综合征。

“我经常化眼妆,加上经常刷手机追剧,最近眼睛出现异物感、干涩不舒服,还怕光。朋友给我推荐了一款网红洗眼液,现在我每天用它洗眼,感觉冰凉又清爽。”24岁的陈女士说。

对此,郑嘉琦医生表示,出现干眼症状,不建议随意滴洗眼液、眼药水进行治疗。因为目前市面上号称能“消除红血丝”及“缓解视疲劳”的网红滴眼液和洗眼液等,可能过度添加了缩血管剂和防腐剂,使用可能会导致眼压升高、角膜损伤。

电子产品过度使用是“祸首”

有的患者认为干眼症最多就是感觉干涩,不舒服,不是什么大问题。“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较严重的干眼症患者,眼睛会出现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干眼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如衰老、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的环境、糖尿病、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等。对现代人来说,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是导致干眼症的“祸首”。

在导致干眼症的诸多因素中,睑板腺功能障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隐形杀手”。“从地理环境来讲,我们西北地区常年干燥,风沙大,饮食较为辛辣油腻;从生理状态上来看,年轻人的皮脂腺分泌较为旺盛,而对于老年人来说,退化的睑板腺和钝化的睑缘使油脂更难排出,这些都是容易发生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原因。”郑嘉琦医生进一步分析,“睑板腺分泌油脂需要靠固定频率的眨眼挤压才能完成。电子产品过度使用,年轻人长时间观看短视频,无形中让眨眼减少,睑板腺功能就容易出现障碍。”

可以试试中医手段,内外调治

干眼症的中医名为“白涩症”,中医认为本病为阴虚津亏、目失濡养所致。

“针对干眼症,我们眼科采用内外同调共治的方法,可内服自制的‘养阴明目膏’,可用‘滋阴明目代泡剂’熏蒸按摩,这些办法都可以帮助患者摆脱干眼症的困扰。‘养阴明目膏’主要由生熟地黄、麦冬、白芍等十五味中药组成,可滋补肝肾之阴,对于眼干涩、异物感较重、五心烦热的患者尤为适宜。而滋阴明目代泡剂更是以石斛、玄参、薄荷等中草药作为外用熏蒸方,在中药熏蒸治疗仪的作用下将药液雾化,发挥热药作用,融化睑板腺上的固体脂栓。除此之外,睑板腺按摩和中医穴位按摩,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干眼症状。”郑嘉琦医生表示。

预防:健康用眼是关键

日常要注意用眼习惯,预防干眼。

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时每20分钟就停下来眨眼20秒。

冬天在有供暖设施的室内,需要保证一定的环境湿度,可使用加湿器或放置盛水器具;日常饮水要充足。

预防干眼症,最重要的是减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不要关灯玩手机,少戴隐形眼镜。女性朋友要慎纹眼线,经常画眼线的也要注重眼部卸妆,预防睑板腺堵塞。

可用热毛巾敷眼、眼部按摩、补充人工泪液等方法,缓解眼部不适;敷眼时温度不宜过烫,40多摄氏度即可。

胡萝卜、香蕉、紫甘蓝、玉米、蓝莓等叶黄素或花青素含量比较高的食品,应经常食用,有助于缓解视疲劳。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