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开后 期待百花争艳

版次:2 作者:光明日报

近日,电视剧《繁花》备受关注,开播仅10分钟收视率就突破2%,显示出精品剧的实力。《繁花》收官之后,有关的讨论和想象依然在社交平台广泛拓展,其影响力已经由线上的观看和讨论,延伸到线下的探索与追溯。

作为2024年年初最具热度的剧集,《繁花》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有其必然性。自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大力倡导影视剧发展减量提质、降本增效以来,剧集的粗放式创作、跟风扎堆式创作逐步减少,剧集创作逐渐走向理性成熟,质量驱动成为主流。《繁花》等高口碑的剧集可被视为政策调整产生的实效。同时,也应当看到,《繁花》的播出是电视剧领域在长期艺术积累的基础上突破创新的表现,代表着剧集创作的一种新趋势。

《繁花》被普遍认为很“王家卫”,关于这部剧集的讨论,也多与导演王家卫的个人经历和艺术追求相关。回顾2023年的剧集市场,《漫长的季节》《平原上的摩西》《欢颜》等一批剧集,在视听风格、叙事美学和价值传达上,都区别于同类型的其他作品,带有主创人员尤其是导演个人的独特风格。在他们的推动下,电影和电视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剧集的叙事和语言具有了明显的电影化倾向,形成一个有别于网台剧的特殊品类,《繁花》代表了这类剧集在艺术上的新高度。

以《繁花》为代表的这类剧集为国产剧带来了新的美学趣味,意味着电视剧不再是一种单纯提供消遣的娱乐品,而是成为作者自我表达的作品。它们提高了受众的审美心理阈值,拓宽了剧集表达的边界,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将自带“小众”气息的这类剧集投放市场,无论是对平台还是对作者而言,都意味着一种冒险和尝试,也并不是都能像《繁花》一样掀起收视和讨论的热潮,但这样的探索同样值得尊重和鼓励。假以时日,或许会有更多的剧集在主创者的自我表达和观众的普遍审美趣味之间找到交汇点,获得更广泛的接受和认同。“繁花”开后,百花争艳,相信《繁花》不会成为“孤品”。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