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意味长
版次:15 作者:耿艳菊
看到腊月的由来,说“这时的天气云量较少,且少雨干燥,吹西北季候风,肉类不易变质且蚊虫不多,最适合风干制作腊味,所以称腊月”。我们那儿没有制作腊肉的习惯,记得少时,一进腊月,很多人家,都去集市上买鱼,然后挂在房檐上晾晒着,等到过年时吃。这应该也算是腊味吧。
后来吃到腊肉,也觉得和少时晾晒的鱼,吃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妙,仔细品味,仿佛有阳光、风、雨、雪、霜、天地……意蕴丰富,味道绵长。
念起“腊月”这两个字,唇齿间萦绕的似乎也是这种味道。时序走到腊月,意味着一年将要过完了,但腊月的味道是不同于其他任何月份的,它有着特别的韵味和意义。
丰子恺先生在散文《渐》里写:“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
这无时不有生的意趣和价值,在腊月更为显著。如果把这一年比作一段长远的山坡,那么腊月,我们就已经到了山坡的尽头,向后回望是逶迤的苍茫,往前看是崭新的开始。走过去的那段山坡,也许有遗憾,不足,忧伤,但到底走过来了。崭新的一段开始,自然是充满了朝阳般的希望。这时候的心绪,是一年中复杂的,也是最有劲头的。
丰子恺先生又说:“‘渐’的本质是‘时间’。时间我觉得比空间更为不可思议,犹之时间艺术的音乐比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腊月的时间感是最强烈的,而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呢?一年又一年,时间看似漫漫,漫长的一生,时间的脚步似乎总是不慌不忙的。实际上呢,时间其实是紧促的,转眼即逝的。时间的本质一点都不玄妙,谁都心知肚明,那就是宝贵。
腊月的意味更体现在这宝贵上。尤其越到腊月底,人们把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年被视为忙年的开始,家家户户忙着赶集购买年货,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和窗花,迎接新年。
一转眼就到了除夕夜,辞岁、守岁、迎岁,腊月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腊尽春归万象新。
□耿艳菊(北京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