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误吞异物,一天内发生两起

警惕气管异物家长不可掉以轻心

版次:6 作者:李姝

气道异物是较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也是引起5岁以下幼儿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日,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镜中心便在一天内先后为两位患儿取出异物,目前两位患儿情况均稳定。医生提醒,儿童异物呛入气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家长要特别注意,以防意外发生。

一天内两起幼儿误吞异物事故

近日,2岁的小东(化名)在家趁大人不注意,误将“黑豆”喂入口中,发生了呛咳,小东哭闹起来,家长抱着小东哄了哄,但此时家长还没意识到危险。第二天,小东依然咳嗽不止,这时家长赶紧带着小东来到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一查究竟,经过胸部CT检查后,发现小东有支气管异物,遂收入呼吸科。

考虑到患儿随时会有危险,取出异物迫在眉睫,呼吸科负责人李磊带领儿童内镜团队宋磊、王爱萍、张娜等成员结合影像资料,反复确认异物的位置,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及风险应对措施,并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在儿童内镜团队与手术麻醉科赵勇东主任团队的密切配合下,留在小东气管深处的异物被取出,取出1.0×0.8大小异物一枚,小东转危为安。

“丁零零……”此时的内镜中心又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您好!有个1岁10个月的小女孩吞食了一枚硬币,需在胃镜下取出,请做好准备……”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内镜中心护士张娜放下电话,又紧急开始准备胃镜异物取出术的所需用物,在消化医学组李佳医师与手术麻醉科赵勇东主任团队的相互协作下,顺利取出一枚一角硬币,术后患儿转入病房,继续观察。

提高对气管异物危险性的认识很重要

近年来,儿童误食误吸事件多发,临床多见的异物有水果核、豆子、果仁、玉米粒、纽扣、硬币、笔帽及各种小玩具等。因气管异物堵塞的程度不同,表现也大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如果小孩的气道有异物,会发生呛咳反应,还会有嗓子疼痛、喘憋面色青紫、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意识丧失,危及生命。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防范幼儿发生误吸或误吞异物呢?

家长应提高对气管异物危险性的认识,不要在饭桌上说教、恐吓、打骂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要追着喂食,孩子口里有食物时,不能让孩子跑跳、逗孩子哭笑闹等;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不要吃坚果,家庭或托幼机构要将花生米、瓜子等放在小儿取不到的地方,较大的孩子吃此类食物时要在一旁监护;危险物品禁止孩子触碰,禁止给婴幼儿玩直径在4厘米以内的小玩具,如硬币、螺帽、纽扣等,防止误入口中;孩子如在进食时出现剧烈咳嗽,家长要高度怀疑是不是呛到了,发现小儿口中含有食物,要劝导其自行吐出,不可责骂、不能强行挖出,如见到异物吸入时可用海姆立克法急救,并及时送医,如怀疑有异物被误吸时,应立即送医处理,并提供准确的病史。

记者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