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腰酸背痛,是肾虚了吗?

版次:13 作者:刘威

肾虚,一直是“养生界”的热门词汇之一,有关补肾的广告更是漫天飞舞。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许多人年纪轻轻也会出现各种不适,如手脚冰凉、脱发掉发、腰酸背痛等,这是肾虚了吗?一说到肾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吃点六味地黄丸补补,但为什么有的人越吃反而越虚?关于肾虚的这些问题,银川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宋丽为你解答。

形形色色的肾虚,你有吗?

在肾病科门诊,经常有患者询问宋丽医生:“我平时腰也不痛,怎么会得肾病呢?”其实这是因为很多人把中医的肾虚和西医的肾病混为一谈,中医讲的肾和西医讲的肾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中医认为肾功能广泛,“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主生殖、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因此,肾虚的表现可能是多种多样。

肾藏精,所藏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人的生育繁殖有关。后天之精所藏为各脏腑之精,由脏腑化生水谷精微而成,主人体生长发育。就是说一个人所有的精气神都是因为肾而生发,如果肾虚就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精神不济,容易疲劳、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 、注意力不能集中、牙齿松动、腰膝酸软、泡沫尿等。

肾主水,如果出现夜尿多、无尿,或排尿不畅,小便清长、水肿,都可能是肾虚的表现。

肾主纳气,如果常感觉气力不够,上气不接下气,气短,咳喘久治不愈,西医可能认为是心或肺的问题,中医可能会认为是肾气虚不能纳气导致反复咳嗽、气短。

肾主生殖,男性或女性的不孕不育、性功能衰减等可能都与肾虚有关。

肾开窍于耳,常耳鸣耳聋可能是肾虚的表现。肾虚不虚也可以从头发上看出端倪。如果头发稀白,或头发缺少光泽,经常掉发,可能与肾虚有关。另外,女性的月经不调、面色黯淡、长黄褐斑、有黑眼圈、怕冷等,都可能与肾虚有关。

肾为啥会变虚?

那么导致肾虚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宋丽介绍,除了遗传因素外,引起肾虚一般与两大原因有关。

生理性肾虚:伴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素质会开始慢慢下降,年龄越大,肾虚程度也会跟着变化,这种情况的肾虚是自然现象。比如男性的一生中,16岁至40岁是肾气盛至筋骨强,身体各方面的机能都处于最佳状态,但到了40岁以后开始步入衰退状态。

后天肾虚:一般分为3种,一是后天不注意保养,导致出现肾虚;二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长期熬夜、过度疲劳、压力大、心情焦虑等,都可能导致出现肾虚;三是由于药物、环境等对肾功能造成损伤,引起肾虚。

肾虚调养有讲究

对症是关键

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无论是什么疾病,都需要先辨证其类型再对症下药,调理肾虚也是如此。很多人一旦有肾虚症状就盲目吃各种补肾的药物,其实是很危险的。

宋丽指出,肾虚主要有肾阳虚、肾阴虚两种。如果夜尿次数多,还伴有怕凉、手脚发凉、腰膝乏力等症状,可能是因为肾阳虚引起的;肾阴虚者常喜凉怕热、消瘦失眠、五心烦热、盗汗、头晕耳鸣。科学补肾方式应当是对症下药,比如肾阳虚的人适合用补肾壮阳的药,肾阴虚的人需要滋养肾阴。如果用药相反,很可能“火上浇油”或“雪上加霜”,带来负面影响。

治肾虚

六味地黄丸不能随便吃

半年前开始,55岁的冯先生总觉得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神萎头晕,听朋友说这是肾虚的表现,于是在药店购买了一瓶“补肾神药”六味地黄丸自行服用。服用了近2个月,冯先生腰膝酸软等不适没见好转,反而出现了大便溏薄、夜尿增多的现象。察觉到这一现象的冯先生赶紧上医院请专业中医师诊断,最后诊断为:肾阳虚证,不适合吃六味地黄丸,最后医生给他开了桂附地黄丸。

对于医生的诊断,冯先生很疑惑,肾阳虚也是肾虚,为什么不能吃补肾虚药物六味地黄丸呢?

对此,宋丽解释说,六味地黄丸是坊间常用的补肾药物,但其实这种药并非人人适合。六味地黄丸药性平和,对肾阴不足有一定的作用,适合用来治疗肾阴虚,肾阳虚则不适合。

常见的补肾中成药有以下几种:肾阴虚者适合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肾阳虚者更适合金匮肾气丸、右归丸。而对于偏向不重、阴阳夹杂、肾精不足的人,可以用龟龄集、麒麟丸等。

食物补肾也要注意分型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吃什么东西能补肾,也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同样的,滋补类饮食补肾也需先辨体质、辨类型,比如肾阳虚的人适当吃鹿肉、羊肉;肾阴虚的人可以多吃黏滑的食物,如雪蛤、花胶、海参、牡蛎、鸡子黄等;植物类的食物偏中性的,普遍人群均合适,如枸杞、芡实、蜂皇浆。对于肾虚的男性,冬季进补还可多吃鱼、虾和韭菜等。板栗补肾强筋,对肾气虚亏、腰膝无力有良好的食疗作用。

补肾的中药类更要讲究辨证,建议一周吃2~3次就够了。另外,为了提升补肾药物的吸收,尤其是对于虚不受补的人群,建议可以同时补气健胃,适当吃淮山、党参、北芪、茯苓、麦冬等作为辅助食疗。

小贴士

八段锦能固腰强肾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能帮助肾处于较好的状态。八段锦中的腰部运动有固肾强腰的作用。肾开窍于耳,常常搓搓耳朵,搓搓腰对强肾也有一定的作用。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