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寻龙
老手艺中的龙文化别样精彩
A
版次:11 作者:李尚
程学忠铝制浮雕作品《龙腾华夏》。
邱兆雨作品《龙行四海》(左)和《神龙赐福》。
伏兆娥剪纸《龙年和平》。
龙象征着神秘、力量和吉祥,它深植于我们的文化与传统之中。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龙文化,通过各种形式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丰富的表达。
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宁夏非遗传承人们纷纷用自己独特的匠心与手艺,诠释精彩的龙文化。让我们一起探访这些非遗传承人,欣赏他们的作品,听他们解读作品中的龙元素,感受源远流长的龙文化与民间工艺的完美结合。
红纸剪出吉祥龙
今年的元旦,“百龙献瑞迎新年——中国龙文化全国非遗剪纸精品展”在北京开幕,展览以“龙”为主题,汇聚全国100位民间剪纸艺术家的精品佳作。开幕当天,宁夏剪纸艺术家伏兆娥在展厅,为大家现场表演民间脱稿剪纸,她所剪的是一条龙,龙的形象一直被人们喜欢,现场有很多观展的人围在她身边看。剪刀在她手里被用得出神入化,不一会就剪好了,送给了前来观展的人。
除了与大家互动,此次伏兆娥的作品《龙年和平》也被选入该展览。这幅作品构图左右对称,繁复的花纹在大红色纸张的呈现下,异常绚烂,仔细欣赏,元素更是丰富。画面中心的龙头硕大,四肢矫健,肚子圆鼓鼓的,与寻常飘逸的龙有很大区别。伏兆娥解释,她想塑造一种脚踏实地的龙。此外,龙的上肢关节处有太极图案,龙腿上各有一条鱼和一只蝴蝶,各种元素都象征着和谐美好。
此外,在龙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只凤凰和一只鸟,它们身上的流线平衡了画面,也表达了吉祥的寓意。此外,龙的肚子上还有一只蟾蜍,同时画面多处地方都有钱币团,“蟾蜍有聚财气的意思,也有长寿健康的意思,钱币元素也是祝福大家生活富足……”伏兆娥说,自己在剪纸的时候,会构想每一部分的样子,尽量把饱含祝福的元素都设计进去,虽然没有“和平”二字,但这就是她对和平最美好的寄寓。
B
铝片粼粼秀龙腾
波光粼粼,熠熠生辉。一条银龙跃然而上,身体弯曲自然灵动,龙爪前抓后蹬,气势十足。谁能想到,宁夏非遗传承人程学忠这幅《华夏龙腾》是用铝片创作的。
程学忠是自治区葫芦烙刻画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自幼受家庭环境熏陶,随爷爷学习木雕和木板烙花技艺,对民间工艺美术有着极大的爱好和感情。他的工作室里,不仅有烙画和木雕作品,还有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其中最为特别的就是这幅《华夏龙腾》。
“之前就想做一条龙,想做出龙身上那种光泽,看起来比较贵气。”程学忠说,他想到最好的材料就是铝,因为各种金属中,铝相对便宜易得,而且可塑性强。巧的是,一次他遇到一家饭店关张,老板要停掉生意,而店里一堆铝饭盒也要处理掉。于是程学忠便去问能不能便宜卖给他。当时那个老板本来不愿意,但得知他的意图,感觉很有趣,一堆饭盒怎么做成龙呢?于是免费送给了程学忠。“我挺感动的,没想到有人对民间工艺这么支持。”他说,也许正是根植在人们心里对龙的喜爱和情怀。
程学忠将自己关在房中18天,将这条银色的龙做了出来。这是普通铝饭盒幻化出的神奇,是匠人的创造力和对这个时代的赞颂。
C
龙盘葫芦竞自由
走进葫芦烙画自治区非遗传承人邱兆雨的工作室,从几案到墙上,摆放、悬挂着林林总总几百个葫芦。其中,有长相标准的压腰葫芦,有千奇百怪的异形葫芦,又有各种迷你的手捻葫芦……
“小时候跟着奶奶种葫芦,那时候葫芦多用来做生活里的工具,如水瓢、面瓢等等。接触了葫芦烙画之后,发现这葫芦作用还挺大的,可以做工艺品,然后一直干到现在。”邱兆雨说,身边的人都喜欢这种吉祥的物件儿,尤其是岁末年初,找他来定制生肖葫芦的人特别多。
去年他画生肖兔,特别可爱。龙年到了,创作以龙为主题的作品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这不,最近他正在创作名为《双龙戏珠》的作品。只见他拿着烙笔在葫芦上灵活操作。烙笔起伏间,优美的线条在葫芦上勾勒出轮廓,焦味消散,精致的“双龙”形象已经跃然其上。
“龙是吉祥的,我也是属龙的,当画面有龙的图案和与龙有关的文字,就感觉很壮观。”邱兆雨说,生活在这个美好的时代,就应该像龙一样,龙腾虎跃,有龙的精气神。
在邱兆雨的工作室,还有一件已经完成的作品《龙行四海》。神龙虽然是在小小葫芦上呈现,依然有着大气磅礴的气势,邱兆雨用熟悉的技法,将龙刻画得活灵活现。“四海广阔, 龙行四海,象征自由自在,没有阻碍。希望这个龙年,大家心想事成,活得自由自在!”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