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

银川:办好“关键小事”民生温度更高

版次:3 作者:吴春霖

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买药品。(资料图片)记者 郎凯 摄

去年以来,银川市各部门把群众关切作为工作的“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度量衡”,持续优化教育、医疗、民政等服务,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暖心事。今年银川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突出民生保障提档,共享强首府发展红利。我市将持续用力、精准发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持续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

近年来,银川市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项目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让更多孩子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满足了诸多家庭对教育的憧憬和期望。

今年,我市将继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加快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改续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5所、建成投用14所,新增学位1.8万个。学前教育方面,今年将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进一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和普惠率,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保育保教质量。将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遴选认定一批新优质学校,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实施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创新办学机制帮扶一批,全面提升县中办学质量。

作为“互联网+教育”示范核心区,银川市通过“一校带多校”的“在线同步互动课堂”,让农村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位于贺兰县洪广镇的金山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现有学生90多人,近年来虽然在多方面加大教育投入,但在办学质量上相比城市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今,该校已先后与银川市阅海小学和本县的优质学校结对,通过“互联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老师和学生们掌握了很多好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

为了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师资薄弱、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银川市“互联网+教育”示范核心区主要通过“一校带多校”的“在线同步互动课堂”,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近年来,银川市以“普惠共享”为理念,强化示范引领,提升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力。组建专家团队,对学校网络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评估;启动建设教育专网,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网络支撑;升级银川市智慧教育研究中心,进一步夯实智慧教育数据底座。

做大“医疗在银川”品牌

近年来,银川市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始终把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统筹抓好综合医改、公共卫生、“互联网+医疗健康”,让市民享受便捷、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前段时间,家住西夏区尚美雅居的刘龙章老人感觉身体不适,他第一时间来到西夏区朔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为他做了详细的健康检查,并对症开药。几年前,刘龙章搬到了西夏区尚美雅居居住,并与西夏区朔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了约。此后,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他制定了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还耐心教他怎么吃药。在家庭医生团队的细心呵护下,刘龙章的身体有了明显好转。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367家,同时设置158个方便诊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均可提供周末门诊。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除村卫生室)平均月诊疗量约35万人次,忠诚履行着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银川健康广场”是银川市“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一个窗口,也是很多市民熟知的健康助手。作为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银川市正在进行更深维度的积极探索,去年以来,以首届数字医疗健康银川峰会为契机,积极推进数字医疗健康项目落地,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建设。今后,银川市将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科普精准传播,积极协同医疗健康创新领域科研发展,拓展医疗应用场景+AI深度融合,共同探索推动宁夏枢纽算力产业发展,巩固和提升“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成果。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加快健康银川建设,做大“医疗在银川”品牌。实施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提质扩容等项目6个,建强重点专科15个。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提档升级,打造妇幼、口腔专科医联体。启动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建设,建成基层急救分站5个。打造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3个,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

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是事关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为此,银川市民政、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多措并举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今年73岁的解长文在亲水苑小区生活了20余年,是一位独居老人,一日三餐是他一天发愁的问题,这些年,他一直期盼有一处适合的用餐点。如今,清水湾社区食堂让他深感“食”有所依。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创建为契机,建立“社区食堂+多元助力”可持续发展模式,着力解决老年人做饭难题,让老年人就近吃上“暖心饭”“幸福餐”。今年,银川市将按照明厨亮灶标准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20家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老年助餐点、老饭桌,其中市级改造提升10家,各县(市)区配套资金改造提升10家。

去年3月,银川市海宝龙托育有限公司成立了托育班,有教职工7人,80个托位,可满足方圆3公里内的婴幼儿托育服务,解决了不少“上班族”父母白天难以照顾婴幼儿的难题。今年,我市将建成婴幼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新增普惠托位1000个,争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市,持续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规范建设和管理,完善综合监管体系,促进“幼有所育”健康发展。

记者了解到,银川市出台了“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城市定位、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并鼓励多方力量参与,政府、事业、企业等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我市将为“一老一幼”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

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