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这些药过年谁劝酒都别喝

版次:8 作者:刘威

春节期间,各种饭局、聚会接踵而来,有时喝酒助兴也在所难免。不过自治区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王基云提醒大家,如果你或你的家人近期服用了药物或者正在服用药物,最好就不要喝酒了,因为酒精与某些药物“狭路相逢”后,容易出大问题。

1

双硫仑样反应后果可能很严重

银川市民刘先生,不久前因为感冒引起呼吸系统感染,自行口服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服药第二天晚上同事叫着吃饭,刘先生喝了几瓶啤酒。第三天早上,他继续口服莫西沙星后突发呼吸困难,晕厥并摔倒,被同事送去医院急救,后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并非玩笑话,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确实会致人死亡。其实不只有头孢类药物和酒相遇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其他药物也可能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只要药物化学结构或作用机理与双硫仑样相似,或者药物可以影响肝脏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若在用药期间饮酒,双硫仑样反应就会找上门。此类常见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二甲双胍等降糖药、异烟肼等抗结核药、别嘌醇、呋喃妥因等。

双硫仑样反应的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多汗、面部潮红、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肌梗死、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甚至死亡。“该不良反应可在药物和酒‘相遇’后5分钟内出现,一般多在30分钟内,少数在1小时内,很多在1小时后出现。如果出现严重症状,需要立即就医。建议吃了头孢类药物,5~7天后才能喝酒。如果事先喝了酒,那么要等到2~3天后才能吃头孢药物。”王基云提醒。

2

安眠药+酒可能一觉就睡“走”

家住西夏区的小丁,年纪轻轻的却一直睡眠不好,经常需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元旦他和朋友喝酒跨年狂嗨,白酒、啤酒各种混喝,但是深夜回到家后怎么也睡不着,于是习惯性地吃了两片安眠药才入睡。早上家人怎么叫小丁也叫不醒,这才发现他昏迷了,赶紧送去医院抢救。小丁脱离危险后,才知道是安眠药遇到酒惹的祸。

“乙醇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且作用与饮酒量成正比。酒后如果服用苯巴比妥、地西泮等苯二氮 类药物,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深的抑制,轻者致人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可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亡。所以,在服用安眠药期间切记不能饮酒。”王基云表示。

3

解热镇痛药+酒

消化道出血等着你

另外,在服用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期间也是不能饮酒的。对此,王基云解释:“因为酒精可使血清胃泌素大量分泌;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样可使血清中胃泌素分泌增加。如果吃了解热镇痛药再喝酒,可能导致胃泌素分泌浓度剧增,胃酸大量分泌,以致破坏胃黏膜屏障,损伤黏膜下血管,有引起胃出血的危险性。”

需要提醒的是,通常解热镇痛药会被制成复方制剂,很多日常使用的复方感冒药中都有这些成分,如日夜百服咛(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美敏片)、加合百服宁(酚咖片)、泰诺(酚麻美敏片)、白加黑(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苯美片)、新康泰克(氨麻美敏片)、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片),服药前需留意药品说明书或包装。

4

降糖药+酒,血糖一降到底

近日,因酒后低血糖昏迷的张先生经紧急救治,终于脱离危险。原来,张先生是因为注射胰岛素没多久就去和朋友喝酒,酒精中的乙醇等成分导致药物的代谢加快,从而让他出现了低血糖、昏迷等症状。

王基云说,酒精会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并阻止肝内葡萄糖的输出,使血糖降低,与降血糖药相遇时便会产生协同降血糖作用。“糖友服用部分降糖药如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后,如果再喝酒,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就有生命危险。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低血糖症状,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以至于导致患者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造成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5

降压药+酒,血压一降到底

酒精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复方利血平、硝苯地平等降压药,会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昏厥。

另外,服用治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前后,如果饮用较多的酒精,也会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血压骤降、剧烈头痛甚至有休克的风险。

6

有些药物+酒,降低药效

抗痛风药别嘌醇可以通过抑制尿酸合成减少尿酸的生成,与酒精联合使用可增加血清中尿酸含量,降低疗效。此外,酒与维生素B_1、维生素B_2同服时,所含乙醇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和直接的毒害作用,影响人体对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的吸收,降低药效。

7

这些食物和药物也含有酒精

生活中,那些含有酒精的饮品大多好判断。含有酒精的食物,却未必会引起注意。诸如酒心巧克力、醉虾、醉蟹、腐乳、醪糟以及过分成熟的菠萝、香蕉、葡萄等水果,也都含有酒精,服药期间也要格外注意。

另外,有一些药物也自带酒精,需要你提高警惕。含有酒精成分的常用药物包括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感冒止咳糖浆、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正骨水、骨痛灵酊等,此类药物多为中成药。服药前,看看药名是否含有“酊”“醑”“流浸膏”等字样,这些剂型多含有酒精。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