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窥龙
邮票中的龙故事缤纷多彩
版次:11 作者:吴璇
1953年《伟大祖国——古代发明》邮票之“浑仪·明”。
1988年《戊辰年》邮票。
2012年《壬辰年》邮票。
2024年《甲辰年》邮票之“天行龙健”。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在古人心中象征着美好和威严,并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之一被传承下来。在2024年龙年到来之际,这些龙的元素也更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比如大家喜闻乐见的邮票。春节假期期间,记者联系到宁夏集邮协会主任李宁勇,听他讲讲邮票这一“方寸艺术”中的龙文化。
生肖邮票中的中国龙
“我国的第一枚生肖邮票是1980年发行的,当时发行的是猴票,而首轮发行生肖龙票,则是在1988年。”李宁勇说,当年1月5日,发行了《戊辰年》特种邮票一套1枚,邮票的图案是一条五彩龙。
“这枚龙票的图案综合了木版年画、剪纸、刺绣等几种民间艺术,票面为正黄色,龙的色彩绚丽。”李宁勇说。
到了2000年,第二轮生肖龙票依旧于1月5日发行,此次发行的是《庚辰年》邮票一套2枚,其中一枚描绘了汉代青龙瓦当上刻绘的龙形,另一枚的图案则是旭日、海浪衬托下的“龙”字草书。
到了2012年,第三轮生肖龙票如期而至,这套《壬辰年》特种邮票一套1枚, 邮票图案上是一条金龙的正面形象,金龙圆睁双眼,威严庄重,着色喜庆,一身正气,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李宁勇介绍,这条龙的造型来源于古代皇帝龙袍前胸所绣的正金龙图案,并参考了清代琉璃九龙壁的造型及色彩。“这样的设计也体现了民间对辟邪和吉祥的期盼。”他说。
而在2024年1月5日中国邮政发行《甲辰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中,第1枚“天龙行健”,展现了一条昂首奋发的金龙,象征蓬勃向上、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另一枚“辰龙献瑞”,则寓意着祥和圆满、福瑞安康。这两条龙的形象,结合下方的水纹、云纹,共同描绘了龙腾四海的宏阔景象,表达着对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期待。
文物古迹邮票中的中国龙
李宁勇介绍,龙元素不仅在每12年一轮的生肖邮票上大放异彩,还经常出现以文物古迹为主题的邮票上。“比如说1953年发行的《伟大祖国——古代发明》特种邮票的第2枚‘地动仪·东汉’和第4枚‘浑仪·明’,这两枚邮票的图案中,就雕刻有各种姿势的龙。”他说。
还有,1979年发行的《中国绘画——长沙楚幕帛画》特种邮票一套2枚,1981年发行的《中国陶瓷——磁州窑系》特种邮票的第5枚“元代·龙凤纹扁壶”,1982年发行的《西周青铜器》特种邮票的第4枚“牛首雙龙纹鼎”和第6枚“蟠龙兽面纹罍”中,也都有龙的形象。此外,1992年发行的《敦煌壁画》(第四组)特种邮票的第3枚“唐·乘龙升天”中,还有一个贵人乘着一条巨龙飞向天空的图案。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6年发行的《中国第九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邮票小型张中,有着世纪宝鼎的图案,宝鼎上铸有56条龙饰,象征着56个民族。另外,1999年发行的《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小型张,以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为主图,展示出九龙壁面上九条浮雕彩龙的雄姿和气势。
此外,龙元素还出现在一些以文学艺术为主题的邮票上,比如说1958年发行的《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纪念邮票的第2枚“力争上游”,就描绘了高举红旗的群众乘着腾飞巨龙的情景。
邮品中的龙 故事真不少
龙的形象通过不同的形式出现在邮票当中。那么,你知道我国的第一套龙题材邮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李宁勇介绍,我国的第一套龙题材邮票发行于1878年,被称作“大龙邮票”,一套3枚,每一枚正中间都绘制着一条五爪金龙,衬托着云彩和水浪。按照颜色和面值的不同,这套邮票被分为三种,分别是绿色的“一分银”,用来寄印刷品;红色的“三分银”,用来寄普通信函;还有橘黄色的“五分银”,用来寄挂号邮件。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大龙邮票”也是中国正式发行的第一套邮票,是中国近代邮政发端的标志之一。
而在与龙有关的邮品历史中,还有一个和宁夏关系密切的小插曲。那就是在25年前,1999世界集邮展览在中国北京举行,故事发生地在宁夏泾源一带的神话传说“柳毅传书”,被印在了《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邮资邮简上,这套邮简单通过四个不同的图案,讲述了洞庭湖龙王之女和青年柳毅之间的爱情故事,歌颂了柳毅的见义勇为,和龙女勇敢追逐爱情的精神。“这也是宁夏的龙文化首次在国家发行的邮品上展现。”李宁勇说。
“如今,龙的文化不仅在中华大地上被传播和传承,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最多、最引入瞩目的装饰物依然是龙,可以说,龙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已经被传承到了世界各地。”李宁勇说。
记者 吴璇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