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界感的长辈让我束手无策
版次:11 作者:吴璇
讲述:小鸥(31岁,独自在银川打拼的上班族)
心理咨询:党倩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记录:记者 吴璇
和现在许多大龄单身女性一样,我有着稳定的工作,在银川也有自己的房子,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很多朋友眼中,我的生活应该是充满松弛感、没什么压力的。
然而,当我一再被家里没有边界感的“七大姑八大姨”各种催婚和干扰生活后,我的那些松弛感也被消耗殆尽了。
亲戚擅自把我的照片给了别人
事情的导火索还要从我表弟说起。表弟比我小半岁,此前一直是我不婚路上的同盟。影视专业出来的表弟,从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奔波在各地拍片子,很少回家,更不用说谈恋爱结婚了。也正因为有他顶着,我也能以“搞事业”为由,保持快乐的单身。
然而,去年表弟带回一个女朋友,原本坚不可摧的同盟出现了裂缝,于是家里的长辈们把眼光盯向了我。每每见面,三句话不离催婚和介绍男朋友。出于礼貌,我对她们的催婚连连称是,却没想到一位远房姨姨竟然偷偷拍了一张我的照片发给了别人,还跑来问我:“人家小伙子看了你的照片,觉得很顺眼,想跟你要个微信,你赶紧发过来,小伙子条件不错,你要抓紧机会。”
先不说我愿不愿意结婚,她这种私自拍我照片给陌生人的行为,就让我觉得受到了冒犯。我当时和她据理力争,却被以“你不着急我都替你着急”为由说了一顿,气得我真是无语。
父母给我买房,表姨一心反对
其实,像这样没有边界感的做法,还有一位表姨也做过。那是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独自一人在银川工作,租住在一个旧房子里。有一次楼下遭窃,父母得知后,觉得出租屋不安全,就想着在单位附近给我买套二手房。
房子买好后,不仅解决了我上班住宿通行的问题,也让我在这座城市里扎下了根,父母来了还能住一住。可就在我和父母都高兴时,家里一位表姨却一再给妈妈强调,说我是个女孩子,迟早要嫁人,现在给我买了房子,也是便宜我未来的老公,而且还有可能影响我找男朋友的积极性。
如果她只是这样说说也就罢了。没想到,她经常给我妈打电话提起,还要求妈妈改变主意。还好妈妈比较开明,没有什么给女儿买房便宜婆家的想法。但尽管如此,父母也开始提醒我,不要因为有房子了,就不好好找对象。
家里亲戚过于插手我的事,总是让我心里有些憋屈,但又不能说什么。
长辈就该侵犯晚辈的私人空间吗?
最离谱的是在房子买来之后。因为房子离医院比较近,老家亲戚有时候过来看病,都会到我这里住两天。正好有空房间,我也就没有反对过,可有一次那个反对买房的表姨来住,我们却闹了个不欢而散。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经常要上夜班,很晚才能回来,早晨都想好好休息,可表姨却放任自己的小孙子在家里跑跑跳跳的,还总是在我想要独处的时候,突然闯进我房间。后来,小孩子在家里撒欢吵到了邻居,上来吵了一架,她一边埋怨邻居多事,一边给我妈吐槽我冷漠,看着她和邻居吵架,也不知道帮帮自家人。
可她不知道的是,她借宿的这几天,我的生活一团糟糕,感觉自己的私人空间被侵犯了,更何况扰民本来就是她的不对,怎么可以道德绑架我呢?
后来,这位表姨一直不依不饶,觉得我身为小辈没有尊重她,坚持让我在全家人面前给她道歉,可我觉得她的做法本身就是在侵犯我的隐私,是对我的不尊重。直到现在,我还和她僵持着。
当然,我也不是不愿意听长辈的意见,家中也有比较开明的长辈,愿意站在平等的位置和我探讨问题。在尊重我的前提下,给我提出一些建议,我也非常愿意接受。
明确自己的边界感
对于小鸥的经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党倩男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投射”,当一个人无法应对生活压力和人生挑战时,他们就会把这份压力转移到一个“无害”的人身上。长辈对晚辈的各种施压,也是这种“投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应对方法:
1.明确自己的边界
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底线,那就无法设定健康的界限。所以,请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身体、情感、心理和精神的边界。想想哪些是自己能容忍和接受的,哪些会感到不适或有压力,这些感觉将帮助自己确定界限在哪里。
2.关注两种感受
我们还应关注自己对他人的两种关键感受:“不适”和“怨恨”,它们是我们触及底线的信号。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感觉从1到10进行等级划分,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如果在某种情况下持续处于高级别,那么我们就需要问问自己,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3.接纳自己的感受
恐惧、内疚和自我怀疑是我们要避免的陷阱。我们可能会担心设定界限后他人的反应,因为对亲人说“不”而感到愧疚。许多人认为,即使他们“感到精疲力竭或者被利用了”,他们也还是要说:“好的,可以,没问题。”因为他们害怕不被别人看作是好孩子、好人,所以不敢拒绝。因此,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设定界限,并坚持到底。
4.温和而坚定的保持立场
根据亲人的态度回应,如果我们感受到了关心,那么就真诚地相互关爱。但是,如果我们感受到界限被侵犯,就要大方、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对方知道这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此外,有时也要学会岔开话题、一笑了之。坚持“平和而有力量+表达自己真实感受+不攻击他人”的原则,再加上一点幽默,也许能巧妙地化解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