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娆马面裙
版次:13 作者:米丽宏
节前,女儿一下子买了三件马面裙。给我的那件,藏青色,裙摆上一圈宝蓝色缠枝花卉;她自己的是酒红色,五彩凤凰花纹;三岁小丫的是肉粉色,白鹿祥云花纹。
大年初一,新衣上身,我们个个焕然一新,像完成了一次时光穿越。满足之余,不禁想起自己幼时的过年新衣。很多年前,过年都是娘亲手做棉布小花褂。棉袄外面的布料,会让我们欢欣雀跃。
然而,看老戏时,那袅袅来去的青衣花旦还是惊呆了我。她们美丽的褶子裙,简直像一种飘摇的梦幻。马面裙圆了我一个古典的梦。
我知道,我们这个民族因有服章之美,便谓之华;因有礼仪之大,才谓之夏。传统服饰文化,一直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面裙色彩典雅鲜艳,纹样喜庆,寓意吉祥。当我们裙裾飘然,行走在流动的年节画卷里时,真是无间隙融入了“中国年”的胜景之中。
风吹来,你能更深地感受到什么叫“清风吹我襟”。流连灯海,你也分明体验到了“灯火阑珊处”那人却在的古典诗意中。我想,“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场景里,也一定是团团裙裾飞舞的胜境吧。
穿马面裙,自然要懂马面裙的文化内涵。这也是拥有马面裙后,才生出的探究心理。“马面”一词,最早见于《明宫史》。“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明朝时,不仅女子喜爱马面裙,男子的曳撒(古代的一种戎装)也离不开马面褶。
“马面”,原指城墙上凸起于墙面外侧的部分,正面为高而宽的平面,两侧向后折,主要用于加强防御,攻击墙底敌军。马面裙,由马面和褶裥组成,裙子的前后里外有四个裙门,两两相叠,两侧有褶,正面没有褶。穿戴后,从远看,裙身正面与两侧的打褶结合,与城墙“马面”的建筑结构十分相似,因而得名马面裙。
明朝的马面裙较为简洁,马面褶大且疏,为活褶,转动起来宛若月华,又叫“月华裙”。裙襕是马面裙的特色之一,裙襕就是裙子上横向的装饰花纹。在明代,裙襕常采用刺绣或者织造的工艺,于膝上或裙底沿裙子织绣一圈。
马面裙的制作非常讲究,可以说承载了染织绣等工艺和美学,传承了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手法有绣花、印花、缂丝、烫金、织金、妆花等;面料种类有绫、罗、绸、缎、锦、绢、纱、绡等,现代面料有雪纺、真丝、天丝和棉麻……
穿上马面裙,多了一分亭亭,一分典雅,一分妖娆秀颀。穿上马面裙,你可以是古典闺秀,可以是洒脱侠女,也可以是时尚的现代女性……
□米丽宏 (河北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