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而志,要不要一个仪式?
版次:2 作者:刘薇
很多学校选择在2月28日办成人礼,因为那一天,距高考百日。
成人礼是一场承上启下的标志性礼仪,以“冠礼”“笄礼”的形式存在了两千多年。先民以此提醒孩子:从此将由家中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须承担成人责任、履践美好德行。但也有人说,古代成人礼意味着可以择偶成婚了,更多与切身利益直接相关,与之相比,现在的成人礼只是一种形式,并无实质意义,学校举办这一仪式完全是形式主义。
此言差矣。十八而志,青春奋进。十八岁是最美好的年龄,充满无数可能与希望。但也是在这个年龄,孩子们沉浸在繁重的学业里,日日题海操练,荒疏了的其他太多太多,包括爱的教育。近日在银川二中举行的成人礼上,家长们陪着孩子走过红毯,悬挂一旁的是所有孩子从婴孩到青年的成长历程。红毯尽头,孩子们要迈过象征成年的成人门,家长只能“送”到这里,因为他们必须学会自己面对未来,家长也要学会放手,适应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
戴上成人徽章,孩子们说:“怎么突然有些紧张?”看他们转身向前那一刻,父母心坎儿也不由发紧,好像“放手”这个词一下子实质化了。大家都没有料到,看似作秀的程序,会如此猛烈地撞击心扉,或许在日常生活里这样的仪式太少,亲子也好,师生也罢,我们的教育几乎荒芜了爱的仪式,才在这一瞬间洞见些许疏漏。
十八岁是思想、心智成熟,独立面对生活的开始,是肩负更大社会责任的开始。当然,他们也即将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考试——高考。高考亦是一次人生的“成人礼”,它考的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储备,而是对身心的综合检验。有人说它是人生一“战”,但其实也仅仅是人生一“站”。将纪念孩子成年与高考励志鼓劲放在一块儿,更能说明高考是一个多方面的立体呈现,涉及家、校与社会各方愿景,其中不乏博弈,而没人能作孤勇者,因为成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自修行。
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