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 初见你 盘点宁夏鸟界“新面孔”
版次:9 作者:王敏
铁爪鹀。@第3只眼 摄
红腹灰雀。侯凯 摄
红胁绣眼鸟。聂洧 摄
琉璃蓝鹟。杨生文 摄
大鸨。六盘山林业局提供
黑领噪鹛。郭志宏 摄
黑领噪鹛
时尚围脖靓丽现身
首次发现时间:2024年1月8日
发现地点:六盘山
1月8日这天,六盘山林业局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主任郭志宏在候鸟监测过程中用镜头记录下了一种看似画眉的鸟,经专家鉴定,确定该鸟为黑领噪鹛,系六盘山首次记录,宁夏首次记录。
从照片上看,黑领噪鹛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脸,像极了京剧中的脸谱,感觉一开嗓,就能唱上一段。“其实在民间,很多地方的人都叫它‘大花脸’。”郭志宏介绍说,“黑领噪鹛”这个官方名,也是因其前胸有一圈黑色斑纹,好似脖颈上挂了一圈黑色项链,又因为它叫起来的声音特别响亮而喧噪,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虽然声音大,但它的身材却很娇小,身长只有10~11厘米。嘴短而钩状,主要以甲虫、金花虫、蜻蜓、天蛾卵和幼虫以及蝇等昆虫为食,也吃草籽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黑领噪鹛性喜集群,常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噪鹛混群活动。多在林下茂密的灌丛或竹丛中活动和觅食,一般较少飞翔。“还是很机警的,如果发现人,就会悄悄地躲开、逃走,大概过半小时后,又出现在树林里其他地方。”郭志宏介绍说,黑领噪鹛集体共同养育幼鸟,而不是单由父母喂养。“附近的大鸟逮到虫子,会主动过来喂给附近幼鸟,休息时,旁边的大鸟也会一起给幼鸟梳理羽毛,是个非常和谐的群体。”
铁爪鹀
就喜欢在地上走两步
首次发现时间:2024年1月14日
发现地点:银川
作为宁夏资深鸟友,@第3只眼经常能拍摄到在宁夏生活的不同鸟类,就在今年1月14日这天,他在银川一湖泊“寻鸟”时,又拍到了鸟界“新面孔”。经宁夏观鸟协会副会长、成都观鸟会理事齐麟最终确认,当天拍到的鸟类为铁爪鹀,该鸟为宁夏首次发现并记录到这一物种。
之所以叫铁爪鹀,是因为它们的跗蹠(fū zhí)长于中趾和爪,所谓的“跗蹠”是指鸟类的腿以下到趾之间的部分;后爪则是又长又细直挺挺的,比它的后趾还长;其他趾头全都是扁扁的,弯起来的样子很像古代战士攻城战时用的铁爪。这鸟儿的名字,也是因为它独特的“脚丫子”而得名。“能拍到还是挺意外的,看它的样子,中等体型,头挺大的,但尾巴短短的,跳动起来挺灵气的。”@第3只眼介绍说,“几年前我就拍到过,不过当时没有确定,也没有正式被官方记录下来,很高兴今年拍到了,正式被记录了,而且数量特别多,我看到的就有几百只。”
和很多热衷飞翔的鸟不同,铁爪鹀喜欢在地面上活动,尤其喜欢在地上行走。起飞时,它会发出短促的叫声,但在繁殖期能像云雀一样在空中起舞鸣啭,叫声又似鹨属。冬天的时候,为了保暖,它们腹部的毛发会蓬起,看起来萌萌的,像一个会飞的球。
宁夏湿地
新成果
近年来,宁夏不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目前全区湿地面积272万亩,建立湿地型自然保护区4处、湿地公园26处,发布国家重要湿地7处、自治区重要湿地32处,基本形成了以湿地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为主,各类一般湿地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目前,全区湿地保护率达到29%,连续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黑鹳、白尾海雕和二级保护鸟类天鹅、白琵鹭、灰鹤等,并在宁夏首次监测到遗鸥、玉带海雕、东方白鹳、白肩雕等12种鸟类新物种,灰鹤单个种群数量达到近万只。2023年以来,宁夏共完成湿地保护修复20.9万亩,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依靠湿地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本文鸟类发现时间,均指正式确认时间)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