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为会伤肾?这份“护肾”清单请收好
版次:9 作者:
“为什么年纪轻轻,就出现肾衰?”今年35岁的晓峰(化名)怎么也想不通。大学毕业后,晓峰和朋友开始创业,为了事业经常熬通宵,应酬喝酒更是家常便饭。直到去年头晕、恶心、呕吐不止,双下肢出现浮肿,晓峰才到医院进行检查,长期劳累对肾脏的伤害已经不可逆了。“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甚至发展成尿毒症的年轻患者也不少见。很多年轻人放任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其中重要的诱因。”3月14日是2024年世界肾脏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医师周晓玲为大家介绍了生活常见的一些伤肾行为。
伤肾行为之一:
吃得太咸
人体摄入的盐分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分解。如果食物中含有过多盐分,尤其是某些零食盐分过高,如炸薯片等,会让人不知不觉地摄入过量盐分,加重肾脏的负担。长期饮食过咸,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持续的高血压可能会造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肾脏病。
伤肾行为之二:
滥用药物
肾脏是药物、毒物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生活中,滥用药物很容易造成肾脏的伤害。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解热镇痛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等)、马兜铃酸类中药(如青木香、广防己、关木通、细辛等)以及某些造影剂等。老年人、儿童以及有基础肾脏病的人群尤其要谨慎用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伤肾行为之三:
饮食过甜过油
进食大量过甜过油、高蛋白、高嘌呤饮食极易给肾脏带来负担,同时也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痛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风险。肥胖、代谢综合征可以导致肾小球滤过压增大,加大肾小球硬化,加速肾功能下降。
伤肾行为之四:
忽视慢性病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都可能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管理好慢病,比如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会降低肾损害的风险。
伤肾行为之五:
饮水过少
饮水量过少可能会导致尿量减少和尿液浓缩,可能会增加肾脏排泄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利于排泄,容易形成肾结石。此外,尿量减少还容易引起尿路感染。
“多饮水,有利于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白开水是最健康的饮料。现在市面上的饮料形形色色,包括含糖饮料、碳酸饮料、茶饮料等,一般不推荐日常饮用,过量饮用会导致血糖或尿酸增高,增加肾脏负担。”周晓玲主任建议。
伤肾行为之六:
经常憋尿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有憋尿的经历,有些人因为工作关系,有时不得不憋尿。但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不要以为忍一忍没有多大的关系。
正常人每天要排尿5~6次,每次200~400毫升。长时间憋尿导致尿液停留在膀胱内,容易导致细菌滋生,细菌会经输尿管逆行至肾脏,或可导致肾盂肾炎。而反反复复的尿路感染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肾损害。
伤肾行为之七:
盲目剧烈运动
运动本来是一件放松的事情,坚持规律适度的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能。但是长期不运动,哪天心血来潮就剧烈运动,完事还要自我感动一番,你练得越猛,肾脏的负荷就越大。
对此,周晓玲主任解释:“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不运动后的突然猛烈运动,如跑马拉松比赛、爬山、举重等,可能会造成横纹肌溶解,甚至出现急性肾损伤。因此,要合理运动,量力而行。”
伤肾行为之八:
睡眠不足
现在熬夜的人很多,尤其是年轻人,总有太多的理由去熬夜。但是天天熬夜晚睡,时间长了,健康就容易出问题,肾脏往往也会受牵连。
睡眠时间不够或者睡眠质量不高,都可能让蛋白尿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也有研究显示:每晚睡眠时间少于5~6小时,肾功能恶化速度更快。
提醒
慢性肾病早期可能没有症状
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意味着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肾脏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的发生和发展十分隐匿,这就导致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做着“伤肾”行为而不自知。
周晓玲提醒说,肾脏是个“任劳任怨”的脏器,慢性肾病早期可能完全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这也是不少患者到医院首诊时,已经出现了肾衰竭甚至进入尿毒症的原因。
定期体检是发现慢性肾脏病最有效的方法,相关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肾超声检查等。
小贴士
别忽视肾脏的这些求助信号
只要仔细观察,有时也可以发现一些肾脏病的蛛丝马迹。
1.尿量变化: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毫升~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无论是尿量变多还是变少,都可能是肾脏疾病的表现。特别是正常人夜尿很少,如果发现夜里要起来好几回,而睡前喝的水并不多,更要警惕肾脏病变。
2.尿性状改变:正常人的尿色是透明的浅黄色。如果清晨第一次排尿颜色稍深、尿色发红,或者尿中泡沫多且不容易消散,就要注意去肾内科检查。
3.水肿:有的人早上起来发现眼皮浮肿,或者双脚、双腿浮肿,都要考虑肾脏的问题。
4.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会影响胃肠道功能。
5.尿频、尿急、尿痛也可能是慢性肾病的早期信号。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