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樱桃红满枝专家助力产业兴
版次:8 作者:梁小雨
3月14日,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宁夏大学,走进设施温棚收集我市樱桃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针对银川地区设施樱桃的裂果问题,技术人员将通过这些数据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相应的防控技术体系。
樱桃成为“明星”农产品
“打开仪器后,按压住叶片,然后打点、等待,测定的叶绿素、光合作用等相关数据会储存在设备中。”3月14日上午,在贺兰县习岗镇新平园区峻松樱桃采摘园的温棚里,来自宁夏大学的研究生高富成和陈启蔚一边测定数据,一边向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
据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翰霖介绍,从去年10月开始,我市申请实施了“设施樱桃防裂果技术研究”科技项目,主要开展抗裂果品种适应性筛选,了解外源物质喷施对不同品种樱桃果实内在品质及裂果发生的影响,以及开展栽培模式降低樱桃裂果程度的研究等。
据了解,银川市自2015年开始栽培大樱桃后,陆续引进了布鲁克斯、美早、萨米脱、红灯、艳阳等多个优良品种,形成了以贺兰县为主,西夏区、金凤区、永宁县城郊结合区域均有种植的格局。截至目前,全市设施樱桃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亩,年产值约1.5亿元,较高的销售价格有力带动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我市特色农产品中的“明星产品”。
科研项目解决裂果问题
但设施栽培技术要求高于露地种植,加之大樱桃在银川种植时间不长,种植户缺乏科学的栽培配套措施,因此成熟期裂果现象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但造成减产,也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性。王翰霖介绍:“据调查,樱桃裂果年年发生,平均裂果率在15%,这一生理性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峻松樱桃采摘园的老板董洪才是我市最早种植大樱桃的拓路人之一,虽然有多年的经验技术积累,但依然无法很好解决裂果难题,他介绍:“外部天气的突然变化、温度湿度控制不当,都有可能造成裂果问题,只能自己吃或看着烂掉,损失不少。”
在过去近半年的实验研究中,银川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实验基地相继开展了土壤改良、有机肥配比、品种引进、树型筛选、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套袋技术研究等多项实验。“基本上每隔10天,我们就会开展一次数据测定收集,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王翰霖说,以近几年樱桃上市期推算,樱桃如能降低裂果率5%左右,就能增加10%以上的效益,而此次科技项目就将针对银川地区设施樱桃裂果问题,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相应的防控技术体系。同时通过对主栽品种进行综合比较,筛选出适应银川地区种植的耐裂果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助力我市樱桃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