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宁夏连环画的脉搏
版次:10 作者:王敏
马斌《牧马人》。
孙燕创作的连环画《生命科学第一人——程士杰》。
张树苹《黄沙古渡》。
马成功《彩礼》。
李东星《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漫画口袋书。
杨心刚《红色记忆》。
在3月15日刚闭幕的“成功红”杯——宁夏首届连环画艺术作品展上,50件共400余幅由宁夏本土画家、美术专业学生等群体创作的连环画作品,让市民们第一次触摸到宁夏连环画创作的“脉搏”,也让更多人开始期待属于宁夏连环画的未来。
听杨燕介绍“连环画”
在观展现场,宁夏文艺评论家杨燕带记者“重新认识”了连环画。她介绍说,连环画北方叫“小人书”,两广叫“公仔书”,浙江叫“菩萨书”,汉口叫“伢伢书”,也有叫“口袋书”,我们宁夏人也叫“小画书”,而上海叫“图画书”。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一部《连环图画西游记》,才第一次用上了“连环画”这个准确而形象的名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连环画曾达到高峰期。《山乡巨变》《鸡毛信》《地道战》《白毛女》《孔乙己》《一支驳克枪》等一大批作品为人们熟知。“其实,连环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棺上的《土伯吃蛇》和《羊骑鹤》两套彩绘连环画,不仅构思巧妙、线条流畅,而且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和现代的‘卡通’艺术极为相似。”杨燕说,还有曲阜孔庙圣迹殿120幅石刻画像《圣迹图》,叙述孔子一生主要活动,一石一图,有文字说明,有四字小标题,是套非常完整的连环画。可以说,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用简单的笔画,朴素的色泽,相触于纸面就能谱绘出不朽的故事,这是连环画特有的魅力。
01
走进连环画的天地
走进展览现场,一定会刷新你对连环画的既定印象,展览不仅会让人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人书上的简笔画,由宁夏本土画家、美术专业学生等群体创作的连环画,还会在瞬间拓宽你对连环画的认知。
首先,展出作品的内容相当丰富,在一幅幅连环画上,能看到宁夏历史中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和人物,有像王有德等治沙英雄与沙漠抗争的故事,也有更多为了家乡建设付出辛劳的人们;其次,能看到和宁夏有关的神话故事,那些神奇的传说也变成了连环画,展现在人们眼前;还有这些年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有枸杞旁人们丰收的笑脸,有稻田里的欢腾,也有家门口点着旱烟下棋的老头……那些生动的、属于宁夏的印记,变成了一幅幅主题鲜明的连环画,在画家的创作下,为人们讲述宁夏好故事。
展出的连环画作品,几乎囊括了各种绘画艺术语言,线描、素描、国画、油画、版画、水粉画……如此丰富的表达形式,让一个个故事,像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带给人们内容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02
讲述动人宁夏故事
“我们宁夏从来没举办过关于连环画的艺术作品展,所以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把这个空白填上。”说起这次办展的初衷,宁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马惟军说。
当然,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和马惟军的创作实践分不开的——2017年,马惟军在西吉县大窑滩村扶贫一年,之后便创作了个人首本连环画《扶贫记事》一书;五年之后,马惟军再一次去大窑滩村驻村工作了一年,随后,第二本连环画《乡村振兴琐记》一书出版。也正是这两本连环画的出版,让他听到了许多支持和想要参与创作的声音。“可以说两本书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画家都表示,希望能够用连环画的方式,讲好宁夏故事。”马惟军说,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6月,他正式开始筹划宁夏连环画艺术作品展,让他有信心的是,这件事得到了宁夏书画院院长、宁夏美术馆馆长周一新的支持,两人“一拍即合”。
这样的默契,也是周一新多年来的心愿。从2018年开始,周一新专门开设了连环画创作教学的专题课,并坚持带领学生们创作连环画。“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有不少作品是我的学生在这几年创作出的优秀作品。”周一新说,一般连环画创作,都是画家根据已经完成的连环画故事脚本来创作,但这次展出的每一幅学生作品,都是从作品立意、故事挑选、脚本编写,到最后的绘画创作,“一揽子打包”完成的。“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欣慰的是学生们都完成得很好。这次展出,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宁夏连环画创作的‘未来’。”
03
精品云集
“被宁夏艺术家的作品深深震撼到了。”在观展之后,宁夏文艺评论家杨燕很激动,她说作为宁夏首次举办的连环画艺术作品展,这次展出的作品是非常有水准的。
对一些优秀的连环画作品,杨燕进行了深入的读——周一新创作的《人文始祖黄帝传说》,画面气魄宏大,笔墨雄健豪放,构思深刻,构图严谨,把黄帝传说描绘得生动传神,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人目不暇接;马惟军的作品《乡村振兴琐记》是他在南部山区两年驻村扶贫的工作生活记录,是他与那里纯朴善良的乡亲们朝夕相处的记忆,也是乡村振兴的见证,人物精致,线条流畅,他以独特的笔触和精湛的技巧,将每个角色和场景都描绘得十分生动。“深厚的生活基础,是连环画的灵魂所在。”杨燕感慨地说。
而银川书画院院长孙燕创作的《生命科学第一人——程士杰》,则用清晰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年代和故事,其中人物的年代造型做了很细致的刻画,发型,服饰,作品叙事性强,画面感人,令人印象深刻;宁夏美协副主席李东星的作品《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是用漫画形式描绘故事,生动活泼,极具功力,十分有趣。对此,杨燕介绍说,漫画于上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对人物形象表现夸张,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王先生》和《三毛流浪记》等。“这次能在展出现场看到这样风格的连环画,也很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04
以画共鸣
说起这次参展,孙燕说,自己之所以选择以宁夏妇产科最早的奠基者程士杰先生为创作对象,起初就是被她为宁夏医疗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感人故事所打动。
“这套连环画并非是新创作的,十几年前,当时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以《话说宁夏古今名人》为主题,用图文的形式,讲述这些著名人物的故事,在十几个人物故事脚本中,我决定以程士杰的故事为创作对象,这才有了当时的9幅作品。这次参展,我重新画了9幅作品,并多加了一幅,形成了完整的一套连环画。”孙燕说,这次重新创作,无论从内容的丰富度上、手法技艺的展现上、故事的完整度上,自己都下足了功夫,希望能用连环画讲述好人物的动人故事。
让孙燕激动的是,在观展现场,有市民站在画作前激动地表示,自己就是程士杰医生接生的。“那一刻真的被感动了,因为画作能和观众产生这样的情感共鸣,真的太值得了。”
同样对这次参展感触颇深的,还有李东星。“这次我还展出了我的一些插画作品,这些作品都曾刊登在报纸上,所以在展出现场,很多老读者一眼就认出了我,还拉着我聊每一幅作品。”李东星表示,相信这次展出不仅能让市民重新认识连环画,也能激发更多青年美术家投身到连环画创作中。
对此,宁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马惟军介绍说,这次举办宁夏首届连环画艺术作品展,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前来观展,观众群体的丰富度和对连环画的热情,的确给了创作者很大的信心。
05
培育沃土
在展出现场,还有很多优秀作品让人过目难忘。卯芳的《都市晨曲》,马成功的《彩礼》,杨心刚的《红色记忆》,张树萍的《黄沙古渡》,王灏的《我的父亲母亲》,马斌的《牧马人》,刘朋的《大禹治水》等,画家的感悟和历史故事不断交替眼前,呈现出较高的绘画水平,几乎张张都是精品。
同时,一批优秀的年轻画家脱颖而出,比如宁夏美协会员岳子萱的《陇上欢歌》,这次她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首届宁夏连环画艺术奖”。本次展出共有11位获奖者,岳子萱作为其中一位,作品展示出极强的生活气息。“我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部连环画的人物塑造上,画中每个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身姿动作不仅要真实,更要展现出真实的情感和力量。”岳子萱说。目前,这部连环画以其独特的创造性艺术风格,已经代表宁夏成为唯一一部入选国家连环画艺术作品展的作品,这样的突破,也给了宁夏连环画创作巨大的动力。
“我们已经开始在策划第二届的宁夏连环画艺术作品展。”周一新说,连环画考验创作者的不仅仅是绘画的功底,还有对脚本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构图和造型的设计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今年他已经打算继续把连环画和插图的训练手法,深入应用到宁夏高校中,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宁夏青年美术创作者的综合素质,为宁夏连环画创作,开垦出更肥沃的土壤。
记者 王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