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麻辣烫”背后的内功

版次:2 作者:周志翔 刘薇 吴戈

连日来,因“屏屏相传”爆火的甘肃天水麻辣烫持续迎来全国各地的食客。“网红鼻祖”店被主播层层围住,门前排起长队,有食客排队5个多小时才吃到,却直呼“很值得!”当地人为游客精心准备了“麻辣烫攻略”,乘坐公交专线前往,此外当地还特地备好农特产、精品文旅线路及精致文创,等待游客打卡。

一系列的“宠粉”操作,源于文旅产业和城市治理的长期沉淀,因此可以说,麻辣烫的火爆,体现的绝不是一个单品的成功,而是一座城市的进取心。

观点一

不放过任何一个爆点

周志翔

一个无意间的短视频,触发了接下来的网络爆点。可以看出,甘肃文旅在网络话题的带动能力上,有着非常充分的准备。这也使得天水麻辣烫持续发酵,热度不减。不断产生的新闻点,如“连夜刷墙”,让关注从麻辣烫本身,关联到城市的文化特色上。

越来越多的城市习惯通过互联网引客,可谁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会成为下一个爆款。而这样的未知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不知道下一个爆点是什么,就要有意识去寻找和培育相关的热点,这期间不妨胆子大一点,不要有太多条条框框,要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来打造城市的吸引力。

近年各地出圈路径不同,但也可从中找到些许规律。物美价廉、口味独特的美食是其中共有的元素,这一点各地都在发力,想要出圈并不容易。从其他领域着手,用好博物馆、特色手工、乡村文化等,哪怕是一个有意思的点,都会有引爆的可能。而这需要更广泛的民间力量,更具活力的市场个体,组织引导大家集思广益,增进市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才有可能迎来更多流量。

观点二

泼天富贵不是“等”来的

刘薇

天水麻辣烫的火爆有一定偶然性,但绝对来自于充分的准备。

不说别的,3月16日,天水专门举办了“麻辣烫吃货节”,不光邀请广大网友吃美食,还赠特产,更有麻辣烫大赛、精品旅游线路推荐和文艺演出等等。要知道,天水麻辣烫火爆出圈啥时候开始的?3月初,其在各大网络社交媒体播放量超过13.9亿。假设这个时候,当地意识到泼天富贵来了,并为此筹办吃货节,在半个月时间内策划、组织、动员、实施,那就很高效了。哪怕把时间再往前推,网友“一杯梁白开”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的视频是在2月13日发出,其后不少博主跟进炒热,就算一个月的时间,筹办这样一个引力值拉满的节庆活动,对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72万的城市来说,怎可能没压力。

唯一解释是准备充分。从开通公交专线一站式接送到全城自发“连夜刷墙”,从临近各市县一把手和旅游局长去麻辣烫店里送“礼包”到举办“麻辣烫吃货节”,在迅速反应的背后,必然有充分准备打底。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天水有无可能打破网红周期短暂的规律,长红下去。其实更多城市要学的,正是“准备”二字。机会来前作足准备,机会来时不畏缩。天水不大,面临着很多接待上的局限,但没因局限不给客人“开门”,天水的从容应对,就是一座城市充分准备积淀下的底气。泼天富贵不是等来的,倘若一味各谋其利、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只能让机会从眼皮子底下溜走。

观点三

需要强大的视觉符号

吴戈

在天水的麻辣烫店里,一串串由竹签串起来的菜品成捆摆放,食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之后由老板将之在滚烫的锅中烫熟,装进盘中,盛上锅中滚烫的原汤,最后再浇上两勺“灵魂”油泼辣子,香气瞬间炸开,而且一串菜品通常只要一两元,绝对物有所值。诱人的卖相加上老板的操作方式,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天水麻辣烫散发出来的香气,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极高的观赏度。

各类短视频作品充分利用了这个“视觉钩子”,再加上美食达人的演绎和后期视频加工,不断冲击受众的神经,形成了强烈的认知和代入感。天水麻辣烫与这种视觉符号紧密连接起来,进一步强化了“目的地效应”,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食客,都想到现场尝一尝,拿着一把把“蔬菜花束”排队等待美味。

酒香也怕巷子深,无论是美食还是文旅产品都需要宣传。当天水打开流量密码,吸引大家前往打卡麻辣烫的同时,也让大家感知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拓展出更广阔的文旅市场。

对于银川来说,并不缺少生成“视觉钩子”的素材。就拿银川的麻辣烫来说,同样有丰富的菜品、醇厚的汤底、红彤彤又香又辣的辣椒。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制造并运用视觉符号,为银川文旅产业打开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