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猕猴桃园
版次:13 作者:朱羽洁
父亲打来电话,说他去镇上给我邮寄了一箱猕猴桃,让我注意查收。父亲还说,今年的猕猴桃遭了冰雹,果面有伤疤,但不影响口感。父亲这么说,是怕我嫌弃,但是怎么会呢?在我心里,父亲那片猕猴桃园长出的果子是最好的。
父亲的这片猕猴桃园位于山脚下,起初是一片苹果园。那些年,苹果园刚进入盛果期,果子价格却一年不如一年。痛定思痛,父亲下决心改种其它作物。考察了一圈后,父亲认为老家那块背靠秦岭,应该适合种植猕猴桃,便在苹果树的间隙栽上了猕猴桃苗。
新栽的猕猴桃苗只有指头粗,不仔细看,在枝繁叶茂的苹果园里根本找不到。但父亲的谨慎和高明就在此,他不直接挖掉苹果树,是怕自己看错。另外,猕猴桃从新栽到试果需要三五年,等猕猴桃树长大点再挖掉苹果树,这样损失能少点。事实也正如此,我们多收了几年苹果,而猕猴桃树也没耽搁长大。
到了第三年,猕猴桃树再也“藏”不住了。收完苹果,父亲便锯掉了苹果树,苹果园正式变身猕猴桃园。猕猴桃是藤本植物,像葡萄一样需要搭架,父亲变废为宝,从锯掉的苹果树中找端正且粗壮的枝条,给一棵棵猕猴桃树搭起了架子。
秦岭里是一直有野生猕猴桃的,但是人工栽培却只是近十几年的事儿,在当时算是新生事物。父亲并不太懂猕猴桃的栽培技术,但是父亲的优点是善于学习,从不会被困难吓倒。于是父亲去周边县学习猕猴桃剪枝、拉枝、施肥、人工授粉,学习如何提高果品品质。学了几圈,父亲便成了专家,村里的很多人开始找他取经。
到了第四年,猕猴桃园开始试果,果树上开始有零零星星的花朵。我钻在一望无际的藤蔓下,呼吸着草木的清香,抬头看着那些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的白色花朵,似乎已经尝到了那渗入心肺的甜蜜。父亲则更加开心,他像淘宝似地小心翼翼剪掉雄树上面的花朵,把它们收集起来,打碎,过筛,然后又装入一个自制的瓶子。他带着老花镜一朵花一朵花地给雌花人工授粉,那认真劲儿比我妈做针线活还仔细。
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那年秋天我们收获了第一批猕猴桃。虽然只有三五筐,仅够尝鲜,但是我们却极其开心。等过了几天,猕猴桃软了,轻轻吸一口,冰凉多汁,酸甜刚刚好。看来,父亲是把猕猴桃种成了。再后来,猕猴桃园进入了盛果期,而且价格也非常好。每年一到国庆,外地的客商带人上门采摘,父亲数着钞票,心里比猕猴桃还甜。
父亲这辈子一直在土地上劳作,他离不开土地,但他却从不因循守旧,总是在飞速变化的社会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子。他常说,该放弃的时候就放弃,该冒险的时候就冒险,但选择了就要认真对待。他用这样的人生观对待他的土地,而土地最终也给了他回报。
□朱羽洁(陕西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