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肺结节怎么办?

听专家为您支招

版次:10 作者:刘威

肺结节,如今已经成了体检单上的高频词。近日,杭州一位29岁女子体检发现肺结节,随后被确诊为肺癌的消息上了热搜,这让不少人关注起肺结节。一些肺结节患者看到这则消息后非常焦虑,担心会不会发展成癌症了。但也有些人满不在乎,觉得没有任何症状,不会有事。那么,肺结节到底有没有那么可怕?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肺结节呢?本期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耑冰为我们答疑解惑。

肺部小结节常在体检中发现

最近,45岁的秦女士因为经常咳嗽,到医院做了CT,发现肺部有小结节。她异常恐慌,担心自己得了肺癌。好在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良性,秦女士才松了口气。

很多人在常规体检时,会发现肺部小结节。那么,肺结节到底是什么?对此,耑冰主任介绍:“肺部结节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边界清楚、影像学不透明、直径小于等于3cm、完全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单发或多发的肺部病灶。”

为何肺部小结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因为CT、高分辨率的低剂量螺旋CT广泛应用,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了肺部小结节。事实上,肺作为呼吸器官,外界的很多微小生物、粉尘等都会通过呼吸沉积在肺内形成一些结节样改变。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像细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等都可以造成肺部结节样的表现,肺部良恶性肿瘤也可以表现为结节。”耑冰主任分析。

统计显示,通过CT在我国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发现肺结节阳性率高达22.9%,其中肺结节患者中恶性结节比例达6.34%,所以肺部结节并不一定是肺癌。耑冰主任说:“发现肺部结节不必太慌张,不一定需要立即切除,但不能忽视此后的观察和复查。”

肺结节性质如何诊断?

部分肺结节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咳嗽症状,常有无痰或少痰刺激性干咳。

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是明确肺结节性质的诊断标尺。部分无创检查方法有助于肺结节的早期诊断,可用于指导治疗和随访,主要检查包括开胸肺活检、经胸壁穿刺活检、胸部高分辨CT(HRCT)、PET/CT检查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检查手段。

如何判断肺结节的良恶?

发现肺部小结节后,有的患者焦虑不安、茶饭不思,生怕会发展成肺癌,想着赶紧切掉。还有的人频繁做检查以求证结节良恶,增加了不必要的辐射。

耑冰主任的建议是,“肺结节大多数都是良性的,患者大可不必谈结节色变,要理性科学地去看待肺结节。一般来说,良性结节不会产生癌变,而混合磨玻璃结节和磨玻璃结节两类结节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肺结节随访中有以下变化者,多考虑为良性:短期内病灶外部特征变化明显,没有分叶或出现极深度分叶,边缘变光整或变模糊;密度均匀或变淡;在密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病灶缩小或消失;病灶迅速变大,倍增时间<15天;实性结节病灶2年以上仍然稳定(不适用于磨玻璃结节)。

值得注意的是,肺结节随访中如果有以下变化者,多考虑为恶性: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肺结节规律;出现分叶、毛刺等。

肺结节有可能自己消失吗?

一些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可能与肺疾病的发病率有关。这些疾病会间接影响肺结节的形成。比如吸烟、空气污染和职业暴露等,都是引起肺疾病的因素。

在诊室里,经常有人询问肺结节会自己消失吗?对此,耑冰主任表示,“因感染原因导致的肺结节,在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后会消失。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结节,经过治疗后也可能会消失。大多数肺结节是稳定的,不会自行消失。因此,发现肺结节后,定期随访非常必要。”

说到定期随访,耑冰主任还特别提醒,医生对患者制定的随访周期是根据结节特点、自身情况、肿瘤生长制定的,不是频繁检查就能发现问题,所以要谨遵医嘱、按时复查。另外,肺结节的随访建议在同一家医院进行,因为数字化影像能更清楚地比较出肺结节的动态变化。

链接

肺癌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我国肺癌高危人群为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意一个危险因素的人群:

1.吸烟指数≥20(包×年)或≥400(支×年),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支×年),包括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

2.有环境或高危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3.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者;

4.既往患有恶性肿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小贴士

预防肺部疾病,注意这些

耑冰主任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预防肺结节的形成。首先要戒烟,并远离二手烟、三手烟;平时多注意一下自己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家庭装修污染,注意经常通风;遇到雾霾天气外出时要戴好防雾霾口罩;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快,定期参加适量的运动,增强体质。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