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的三月

版次:13 作者:阿棉

三月,虽已步入了春,天色也比冬日里明亮了许多,可是北方的大地依旧苍茫着,树枝、草地困在了暗淡的褐黄中。风退去了凛冽,变得温凉,尤其是在夜晚里,拂过面颊也似温柔。

白日里,风也多了起来,从西至东。城西的贺兰山下,风是野的,但吹到城市里,被一个个建筑牵拽着,不再撒野,却还是气力十足,肆意在空旷的广场地。

风筝是喜欢风的,尤其是三月的风,热烈奔放。能被风带着,在空中跳起优美的华尔兹,也可以在高空里与苍鹰擦肩而过。

拥有一只风筝,是所有孩子梦寐以求的。三月恰是放风筝的季节,周末的广场上,一个个小人摇着线轱辘,仰着头,睁着大眼,追寻着自己风筝的走向。天空里各色缤纷的风筝飞舞着,地上的身影追逐着。

幼时的我想拥有一只风筝,想得内心有种刺痛,却一直未得所愿。那个念想是在三月里萌生,也是三月里被扑灭的。

那是在上小学,体育老师要带我们到湖滨体育场去放风筝,风筝是自备的。因着父母工作的缘故,我寄居在姥姥家。姥姥家也很清贫,想一想风筝价格不便宜 ,我不好意思张口,决定自己糊一个风筝。

风筝的骨架是竹子做的。我把家里的竹门帘抽出两根细长的竹签,一根弯成椭圆形,一根折成十字,卡在椭圆形中,用铁丝绑了接口。风筝面则是用光面的红色彩纸,裁成椭圆形大小,再用熬好的浆糊把红纸粘在了竹签上,干了后却也牢固。风筝线是姥姥做针线活的厚线团,一端绑在十字中心,平衡左右。

我给这只风筝取名太阳。每日里上学时都是迎着东方,第一眼看到红彤彤的太阳初升,总让我心生希望和欢喜。

体育场很大,同学们都带了风筝,蝴蝶的、蜻蜓的、金鱼的,以动物居多,随风飘飘,一看就是前日里购买的。我的风筝挤在众多华丽的风筝中,羞涩而简陋。

口哨声中,风筝们随着小主人奔跑的脚步,争先恐后着迎风飞起。线越扯越长,风筝越飞越高,在高空里彼此逗弄着,比飞着。

我拽着太阳,也奔跑起来。它斜斜的横行着,始终离地面两米左右,一直未升起。风吹得猛,有的风筝已脱离了视线,我的“太阳”却在风中挣扎着,呼呼的风声竟然撕裂了它的身体,摇摆着,一头栽在了地上,线还在我的手心里。

那是我唯一一次放风筝,那个“太阳”藏匿在了我内心的地平线上。尽管多年后我可以拥有许多只风筝,在三月的广场上肆意地放飞,我却从未买过。

并非错过就是错过了,也并非是年少未拥有的心痛,而是怕忆起我拽着太阳风筝离家时,姥姥那内疚失落的眼神。

三月的风很大,把我的眼吹湿了。

□阿棉(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