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布公办养老机构优化整合实施方案

解决模式僵化、质量不高、效益失衡等问题

版次:5 作者:吴春霖 实习生 李桂宁

本报讯(记者 吴春霖 实习生 李桂宁)3月31日,记者从银川市民政局获悉,为深入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发展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着力解决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模式僵化、活力不足,人才储备紧缺、质量不高,资源利用低下、效益失衡等突出问题,市民政局发布《银川市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优化整合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保障入住需求 提供优质舒心服务

《方案》要求,优先保障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的刚性需求,普惠服务其他老年群体入住养老机构需求。统筹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着眼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积极而为、主动施策,有序推进养老机构发展由重数量规模向重质量效能转变,由硬件建设为主向基础设施和运营管理并重转变,由一般性、无差异服务向个性化、精准型服务转变。同时全面摸清并动态掌握辖区老年人基本情况和养老服务需求,盘活闲置资产,创优服务质效,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便捷可及的养老服务。

《方案》明确,到2024年9月底,全市符合入住条件且有入住意愿的特困供养对象集中照护率达到100%;各在营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均达到40%以上。到2024年年底,各在营公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率达100%,持证上岗率应达到50%以上或经过专业培训达到合格标准;老年人入院协议签订率、老年人能力评估率达到100%,老年人及家属满意度测评达到90%以上;消防安全员持证率达80%以上,各类安全风险和隐患得到有效遏制;开展延伸服务率达到100%。

按照《方案》要求,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平衡,根据本辖区内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服务质量、运营水平等条件,在选取1家~2家综合水平较高的公办养老机构,优先保障政府供养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切实履行好政府兜底保障职责基础上,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导和帮助本辖区各公办养老机构在预留不少于20%床位的同时,通过多种手段开门办院,吸引社会老人入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备、优质、舒心、安全的服务。

●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加强经费管理

在“旅居+养老”方面,《方案》提出,各公办养老机构要充分发挥银川市国家历史名城、中国休闲旅游示范城市、中国“十大”大美之城等旅游资源,以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长廊、“星星的故乡”等旅游名片,通过升级改造、转型发展设置旅居康养床位,增加旅居康养服务供给,吸引区外老年人旅居养老,实现异地康养换住,为银发族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使其由“养老”向“享老”转变。

在链接线上医疗、深化医养结合方面,《方案》提出,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分别试点1家~2家公办养老机构和互联网医院合作,开展线上问诊、复诊开药、药品配送、护理预约等诊疗服务。各公办养老机构要与线下实体医院继续长期合作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合理缩短就医流程,保证需要住院治疗的在院老年人能够通过绿色通道便捷入院、快速诊断、精准治疗。

此外,在加强监督管理、促进转型发展方面,《方案》明确,公办养老机构接收其他社会老人的收费标准不得高于当地同规模同质量同类型民办养老机构收费价格平均水平。各县(市)区民政局指导公办养老机构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经费用途、风险提示等信息,并加强公办养老机构收费情况监管,定期对公办养老机构供养经费落实、管理和管护人员配备、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确保规范运行。督促长期停运且无继续经营意愿的养老机构,及时依法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