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下地显身手
智能机械助力葡萄酒产业发展加速度
版次:4 作者:闫茜
智能机械助力葡萄酒产业发展。
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7度至39度,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种植区和酒庄酒产区。近日,随着气温的回暖,60.2万亩酿酒葡萄地渐渐“苏醒”,经历了一个寒冬的力量蓄积,葡萄藤蔓渐渐舒展,在出土、上架、绑蔓工序后,等待着萌发新芽。同时,一批批新技术、新装备、新业态不断涌现,显示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A 机器人下地大显身手
4月1日下午,在银川市永宁县玉泉营农场酿酒葡萄基地,“2024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春耕展藤活动暨全程机械化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拉开大幕,葡萄智能机器人、葡萄双向出土机、葡萄自动喷药机、起布清土机等机械“大显身手”,一场全程机械化展藤作业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点赞。
一辆智能化机器人在葡萄地里来回穿梭,操作者只需要带机器人提前“踩点”并规划好路线,机器人就可以轻松代替传统人工和机械,完成出土、打药、修剪、除草、埋土等环节。“这台机器人可以全流程管理酿酒葡萄的生长周期,能不分昼夜24小时工作,操作人员在手机上‘监工’即可。”宁夏家苗跃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平告诉记者,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在龙谕酒庄、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有限公司等投入使用。
B 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务压力
另一边,一辆葡萄双向出土机正以每小时8亩的速度,将葡萄藤上压了一冬的厚厚“棉被”层层除去。可别小看这台自动化机械,普通除土机需要“走”两遍完成的工作,它“走”一遍就能搞定,效率提高50%以上。除此之外,这台出土机比传统机械多了一根长长的“天线”,能够“眼观六路”。
宁夏农垦玉泉营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惠萍介绍,这根“天线”上安装了探测器,相当于眼睛,可以精准地帮助机械识别葡萄藤、铁丝架杆等障碍物并主动避让,最大程度防止损伤,并提高效率。“目前,产区人工劳动力极度短缺,同时人工劳动效率较低,一人一天仅能完成一亩地的出土工作,如果完全依靠人工,仅葡萄出土的劳务支出就占全年葡萄生产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机械作业一天可完成上百亩地的葡萄出土工作,不仅为产区减少了劳务压力,省下来的支出也为企业科研和创新注入新的能量。”郭惠萍说。
“当前,机械化在提升产区综合竞争力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明显,在机械的助力下,我们可以顺利实现葡萄园作业的高效化、智能化,接下来,我们将在产区广泛推广机械化作业,进一步帮助酒庄、企业提高劳动效率。”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技术服务处处长穆海彬告诉记者,今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将在产业创新、品牌营销、融合化发展等方面补短板、破瓶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记者 闫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