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玲:用手作经营自己的小美好

版次:12 作者:吴璇

娃趣。

牛玲

店中一角。

手作花。

从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到北京某乐高机构的老师,再到一家手作店的主理人,90后女生牛玲的身份跨度虽大,但始终有迹可循。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和对孩子的喜爱,贯穿着她的创业始终,使她渐渐梦想成真。

藏在小巷里的

手作小店

牛玲的手作小店坐落在金凤区宝湖路的尚文巷里。因为制作简单、材料成本较低,小店格外受学生党的青睐。

“现在流行玩BJD娃娃(精致的可动人偶)和棉花娃娃。我们提供了娃衣制作的项目,专门购置了易操作的微型缝纫机和熨斗,还准备了形形色色的布料,专供孩子们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牛玲说,很多女孩子都喜欢制作娃衣,为此她专门准备了一个拍照打卡点,供大家给穿好新衣的娃娃拍照。

当然,除了设计缝制娃衣外,给石膏娃娃上色,用奶油胶做手机壳、镜框,在唱片上涂鸦,用扭扭棒扭出一朵花、一盏灯……也都是孩子们喜爱的项目。

成年人想给自家小狗做件衣服,或是用各种零件制作一枚钗子,也总能在小店找到手作的简单快乐。手作小店里琳琅满目的材料,在一双双巧手之下,总能变化出各种巧思与浪漫。

说起开这家小店的初衷,牛玲坦言,是因为自己从小就是个喜欢做手工的孩子。“小时候,我有一个芭比娃娃,我整天就沉迷于打扮她。妈妈用过的碎布头,废旧的丝巾,甚至一张餐巾纸,我都能想方设法做出一件小衣服来。”

大学,牛玲选择了幼儿教育专业。在专业加持下,做手工的乐趣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毕业后,她顺利进入北京一家乐高体验机构当老师。然而,即使在北京的发展日渐步入正轨,但和恋人两地分居也是一种煎熬。为了结束这种漂泊的生活,牛玲决定回到银川创业,创业项目就是她在外地体验过的手作馆。

因为有一定的创业基础,牛玲的手作小店开得很顺利。只要顾客提出的好点子、好创意,她都会虚心接受。她自信地说:“手作小店来体验的都是学生党。也有一些孩子是学校布置了手工作业,家长带着过来做的。我也会把学生作业中,比较有创意的项目加入到我们的体验服务中。”

每件作品都饱含纯真

开了这家小店,让牛玲收获颇丰。这种收获并非只是收入的增长,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上的成长。用牛玲自己的话说:“这些孩子纯真的心灵和真挚的感情,感动了我!让我更加懂得生活的意义。”

因为小店周围设有学校,所以牛玲的店里,总是让学生们围个水泄不通。这些孩子会一边做手工,一边叽叽喳喳像小鸟一样讨论,这让牛玲目睹了他们的真诚可爱。

她还记得,有一名女孩子,为了给朋友准备18岁成人礼,提前5个月就开始准备礼物。“她每天都到店里学做手工,尝试了各种项目。当时我问过她,为什么这么早就开始准备,她说她要多做几个,最后选最好的送给朋友。”

还有一个中学生,在店里看到一幅画后联想到了妈妈,当场决定送一个礼物给妈妈。于是,他一边做一边给牛玲讲着自己的创意。“哪里有他们共同的回忆,哪里就寄托着对妈妈的祝福,小孩子都会非常直观地把他们的情感表现出来。”牛玲说。

“开了这家小店后,我认识了许多朋友,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同,但都在通过手作追求着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他们带给我的正能量才是我最大的收获。”牛玲说道。

记者 吴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