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歪头斜眼看东西需警惕患斜视
版次:12 作者:王敏
资料图片
孩子被同学笑话“斗鸡眼”;孩子平时总是会愣神,反应慢;孩子看东西爱歪头眯眼睛;孩子的目光总“飘”……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上面这些问题,一定要警惕,孩子有可能是患上了斜视。
1
孩子眼球“乱转”竟是间歇性外斜视
“孩子1个多月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她右眼球有些‘乱转’,但那时候家里还沉浸在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想着孩子长大点应该就好了。”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带着孩子跑医院的市民郑先生说,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孩子已经半岁了,“随着孩子长大,和我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明显能看到她右眼看东西时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就赶紧来医院做检查了。”
在和医生交流时,回忆起这几个月孩子眼睛的情况,郑先生很自责,他说自己有次发现孩子在看手里的玩具时,视线是不稳定、不聚焦的,会无规律地转动,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我没敢给孩子妈妈说,因为她产后状态不是很好,我就想再观察看看。过了一个星期,孩子妈妈也发现了孩子右眼不对劲儿。”
经过检查,医生告知郑先生说,孩子患有间歇性外斜视,先采取保守治疗,如果情况严重,则需要手术治疗。
2
斜视产生的原因有以下这些
那么,究竟什么是斜视?正常人的两只眼能同时看同一个目标。斜视,顾名思义就是眼睛的位置歪了,简单理解就是两只眼睛的视线没法聚焦在同一目标上,一只眼睛在看目标,另一只眼睛脱离了目标,处于歪斜的状态。
分析斜视的原因,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李娜说,斜视可分为隐斜视、间歇性斜视、恒定性斜视等。5岁以下的幼儿斜视的原因较多,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与用眼疲劳、屈光不正、先天性眼周组织发育不良、眼球内斜视等有关,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若父母双方或一方存在内斜视,幼儿出现内斜视的几率会比较大,通常这是由于肌肉本身出现病变导致的;如果幼儿存在屈光不正的情况,可能会导致眼睛视力出现下降,眼睛的调节能力也会变差;如果长时间出现眼睛视力不协调的情况,可能会造成眼球出现异常的牵拉,从而导致幼儿出现斜视的现象;如果幼儿由于先天性眼周组织发育不良,导致肌肉力量较弱,对眼球的控制能力较差,也会出现斜视的现象。另外,幼儿的眼球长期牵拉、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也会导致幼儿出现内斜视的情况。”李娜提醒说。
还有一种情况家长需要注意:如果5岁以下的幼儿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度使用电子产品,或是长时间熬夜,没有保持充足的睡眠,就会导致用眼疲劳,眼球出现暂时性的不协调,此时也会出现斜视的现象。
3
儿童斜视危害大
“家长应认真对待孩子的斜视问题,因为斜视不单单是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视力和双眼视功能发育。”李娜提醒说,不管什么原因,只要发现孩子有斜视,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导致斜视的原因,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首先,孩子患有斜视,会破坏正常的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影响到孩子对周围物体远近、深浅、高低三维空间位置的分辨感知能力,继而可能影响孩子日后就学和择业。还有的孩子因单眼弱视而导致斜视,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造成视力上的残疾。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斜视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外观形象,从而影响他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而且有些斜视的孩子会不由地歪头、侧脸看东西,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情况,孩子的脊椎就会变成S形弯曲。长期的歪头,还会影响患者的下颌发育,导致下颌两边不对称,造成其面部发育异常。”李娜说。
4
孩子爱斜着看、畏光需警惕
那么,哪些表现提示家长孩子可能患有斜视?
李娜建议家长注意观察孩子有无以下细节:孩子的眼神不对,目光总“飘”,头经常歪向一边,走路总摔跤,孩子习惯在阳光下眯起一只眼睛,好像比较畏光。
出现以上情况时,家长要警惕孩子可能得了斜视,可以用手电筒测试孩子是否得了斜视,“可以在家将手电筒光线调弱,距离孩子眼睛33cm左右,如果手电筒映光点落在孩子黑眼珠正中间,那就是正常眼位。若光点落在黑眼珠中央偏内侧或外侧,可能是斜视。”
孩子一旦确诊斜视怎么办?李娜说,首先会考虑非手术治疗。“就是用弱视及光学治疗、药物治疗和视能矫正训练来进行康复。不过大多数斜视还是需要手术治疗。如果孩子是斜视性弱视,则先需要进行弱视治疗,待视力平衡后再行斜视矫正。完全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戴眼镜即可纠正,还有一些斜视既需戴镜又需要手术。”
李娜补充说,如果孩子是因为眼肌功能异常而引起斜视,或是先天性斜视、有代偿头位的斜视,又或者间歇性外斜视,就应尽早手术,具体手术需专科医师完善相关检查再决定。
眼护小贴士
●由于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组织的修补和更新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斜视患者应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鱼虾、奶类、蛋类、豆类等。
●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是组成眼球水晶体的成分之一。
●斜视、近视的患者普遍缺乏锌和铬,日常多吃些含锌的食物对眼睛好,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等。补铬可食用豆类、小麦、蛋、鸡肉、黄油等。
●建议家长平时多督促孩子注意休息,少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多看远处、多看绿色植物,平时多参加体育运动。经常做眼部热敷和眼保健操,也可预防视疲劳和近视度数增长。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