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

夏天不是血压安全期 切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

版次:10 作者:刘威

立夏已过,有些高血压患者惊喜地发现,最近天气一热,自己的血压明显降低甚至恢复正常了,便忘乎所以,“高血压好了,得赶紧停掉降压药!”但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危险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丁勇在此提醒,其实,夏季也是高血压的“多事之季”,夏天“高血压痊愈”是个假象,夜间血压还容易“偷偷”升高。高血压患者自行减药、停药、间断性服药都是危险行为,严重者可能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1 为什么夏天血压会降低?

70岁的许阿姨患高血压病多年,平时一直坚持吃降压药。立夏后气温升高,许阿姨发现自己的血压明显降低,有两次忘吃降压药竟然也能保持血压正常,也没有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想着最近血压正常了,降压药可以先停停了。没想到,停药两天后,早上起床就突然头晕目眩,摔倒在床边。”许阿姨一测血压,180/100mmHg,当即吓了一跳,赶紧就诊。

“每到夏天,血压异动患者明显增多,基本都是因为自行减药、停药引起。”丁勇介绍,人的血压并非恒定的,它在不同的季节都有其变化规律,而夏季一般血压都会偏低一些。那么,为何夏季的血压会相对较低呢?丁勇进一步解释说,按照热胀冷缩的原理,冬天由于天气比较寒冷,血管受到了冷空气的影响会出现略微的收缩,血压就会受到影响。而在炎热的夏天,气温比较高,血管会出现扩张的状态,血液压力就会变小,血压自然也就会下降。另外,夏天气温较高,人体需要散热,排汗会比较多,体内水分随之流失,汗液中还会含有盐分,水分和盐分减少,血液流通会变得顺畅些,压力变小了,血压就会降低。

2 自行停药或减药有危险

“大夫,我的血压到夏天就正常了,降压药是不是可以停了?”门诊上,经常有高血压患者这样问。也有一些像许阿姨这样的高血压患者,认为夏天血压下降了,暂时停停药也不要紧。

对此,丁勇提醒,夏季血压下降很容易使高血压患者麻痹大意。“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出现血压降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康复治愈。每到夏天,一些患者看到自身血压下降,不经医生指导擅自减药、停药且不加以监测,一旦因大量饮酒、睡眠不好、情绪躁动等出现刺激,就容易使血压突然升高,甚至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另外,还有一些高血压患者自行停药或减药不久后,可能会出现血压反弹升高,又重新服药或增加药物剂量。这种间断性服用降压药物会引起血压明显波动,血压水平忽高忽低会直接影响到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还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等。”

3 夏天夜间血压容易升高

高血压患者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夏天白天血压可能下降,但夜间血压可能会出现非杓型波动。一天24小时里,人体血压并不是保持平稳恒定的,而是呈现为“杓型血压”的波动趋势。即血压“两峰一谷”的两个峰值,第一个出现在早上6~10点钟,第二个出现在下午4~8点钟,正常情况下夜间睡眠时处于血压低谷状态。但在夏季,由于环境温暖、日照时间长和室外日常活动时间延长等因素影响睡眠质量,可能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从而导致夜间血压升高,使血压呈现出“非杓型波动”。

“如果血压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使原有的高血压加重,也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高血压患者在准备调整用药剂量或种类之前,需要观察夜间血压,可以晚上睡前自己测量并记录血压,或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若发现夜间血压较前增高,不应减少药物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用药时间,可以尝试改为晚上睡前吃药,这样可以使昼夜血压都能得到良好控制。”丁勇建议。

4 夏天血压管理有讲究

夏天稳住血压,吃好降压药就行了?当然不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一环。

高血压患者一般夏天仍应坚持原降压方案,不能自行停药,更不要吃吃停停。如果自测血压明显偏低,建议到医院就诊,听取专科医生意见,看是否需要调整方案。建议在就诊前连续测量7天,早晚各一次。

夏季,人的消化道功能减退,食欲下降,水分丢失较多,高血压病人尤其需要注意饮食起居。即使感觉不太热时也要常喝水,以防血液黏度升高。补水要注意少量多次,避免一次摄入大量水分,造成心脏、肾脏负担过重。应该采用小口慢饮的方式,以免引起血压骤升。

高血压患者在夏天一定要合理饮食,切忌贪凉。最好将冰镇饮料或水果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再食用。如无糖尿病,可多吃些西瓜、苹果等,可以稳定和降低血压。

夏天空调不能开得太低,不能低于26℃,室内和室外温差应控制在7℃以内。即使再热也不要站到空调下直吹。风最好向上吹,避免冷风直吹背部、肩颈、头部。高血压患者不建议长期待在空调房中,每隔2~3个小时开窗通风30分钟,让新鲜的空气流入,也能帮助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

清晨高血压患者不宜过早运动,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晚上。运动方式以太极拳、慢跑等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时尽量随身携带一些急救用药。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