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怼回去”
习惯性反驳,你有吗?
版次:11 作者:王敏
工作生活中,有些人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挑两句来反驳一下,也不顾及对方感受,就把自己的道理和想法一顿输出。你说一句话,他有十万句在那等着。为了反驳而反驳,为了怼而怼。心理学把这称为习惯性反驳。那么,先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习惯性反驳行为,是在什么状态下出现的?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是否也有过这样的行为?
1 交流时,第一反应是“怼回去”
“我们身边应该都有这样的人,和他们交谈会缺乏愉悦感,聊天的话题也很难深入,好像每一次说话都会随机爆发‘口舌之争’,你说东,他说西,一定要唱反调,最后总是不欢而散。”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刘文杰介绍说,这在心理学中叫习惯性反驳。
习惯性反驳,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他人的观点或建议时,总是以否定和反驳的方式回应。这种行为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如自我保护、意见不合、缺乏尊重等。有人说,难道交流一定要认同吗?就不能提出反对意见吗?对此,刘文杰解释说:“聊天交流的过程可以根据某一话题持有不同态度,当你否定了别人就得提出一个有理有据的观点,反之则是在扼杀对方的交流欲望。而习惯性反驳却只是想要怼回去,并不是观点上的你来我往。”
对于这一点,在银川一家婚庆策划公司工作的韩丁有着深刻的体会。他介绍说,自己从业十几年,唯独有一场婚礼是最艰难的,就是因为新郎的习惯性反驳,让婚礼的筹备差点夭折。“太累了,你完全没办法和他正常交流,不管说什么他都会反驳回来。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推荐了中式婚礼,他说不好,‘中式显得老气’;我说那可以考虑西式,他又说‘西式看着太普通’;我们中和了方案,做了现代新中式风格,新娘和家人都很喜欢,他却说‘不伦不类’……但让他提出想法,又什么都提不出来。”韩丁说,自己当时以为是新郎心情不好,后来他观察发现,家人跟他聊事情,他也是这样立刻“怼回去”。
建议:
“习惯性反驳的人在交流时,不仅带着一种预设的敌意,可能连对方的观点逻辑都没有听完全就开始急于否定对方,他们试图从习惯性否定他人中寻求存在感和优越感。”刘文杰说,建立健康的交流模式,要在各自抒发、各自表达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彼此倾听是可以给予双方能量和价值的。
2 习惯性反驳背后的原因
很显然,一个人如果长期如此,无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工作机会,还是建立亲密关系等,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习惯性反驳呢?对此,刘文杰说,总结来说,大概有三种心理需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否定别人获得自我满足感。“在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提出的‘防御机制’中,第一级的基础防御机制就是否定。也就是说,人们对那些让自己感到焦虑或者紧张的事物加以否定,可以保护自我的认同感。如果偶尔这样,其实是良性的,甚至对一个人有着心态上的积极作用,但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就需要注意了。”
第二个原因,是这类人通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不会接受别人的新观念,他们只会一味地认为自己说的对,这就是典型的‘红灯思维’。”刘文杰解释说,“红灯思维”是指听到建议就排斥、指摘的处事方式,这是一种针对外界提出的不同意见时表现出来的消极处理方式,将他人的想法阻挡在自己思维之外。“这类人,一听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看法时,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否定你,直到你认可他的想法为止。”
最后有一种情况,就是反驳者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他们急于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每一次“交谈”,都带着很强的“胜负心”。也正是因为这份“胜负心”,让他们必须通过否定别人来肯定自己。
建议:
“不管是哪一种心理需要,都是自身成长环境和经历造就的,想要真正改变,就必须‘揪’出那些藏在背后的真正的原因。”对此,刘文杰说,比如有人缺乏自我满足感,就是因为儿时在生长环境中,很少获得认同,导致成年后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安慰”内心那个得不到肯定的“小孩”。
3 关掉“红灯”,亮起“绿灯”
“当你习惯了反驳他人,你会发现主动与你交流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少。既然习惯性反驳对人际关系损害这么大,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这种表达倾向呢?”刘文杰说,只要自己想要改变,就是好的开始。
“习惯性反驳的人在表达习惯上,总是会说‘不对’,那么就先从这一点去改变,改变自己的说话习惯,第一时间回应Yes,看看别人会有怎样的反馈。”对于这一点,刘文杰解释说,在很多时候,因为反驳的说话习惯,会深深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会让人觉得你是故意在针对他这个人,充满了敌意。所以不妨先从改变语言习惯做起,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说‘不’字。下一次,当听完别人的意见后,先说一句‘挺好的’,对方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就不会被触发,会不自觉地开始听你说‘挺好的’之后表达的观点和意见。”
刘文杰说,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试着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新的观点,也就是关掉“红灯”,亮起“绿灯”,当遇到不同意见时,第一反应不是反驳,而是思考,思考“我可以如何用它来帮助自己”,“所以要认真耐心地听取别人的看法,如果他人的观点没有错,继续想,这个观点可以为我带来什么,如何运用这个观点帮助自己成长。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这样不仅可以让人际相处更为友好,还可以通过不同意见的碰撞与思考,让彼此更加进步。”
建议: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还是要不断拓展提升自己的认知。“一个人的固执源于他的无知。随着知识的加深、认知的提高,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理解就会从不同角度出发去考虑,自然就会有不同结果,这时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刘文杰说,其实只要自己稍作改变,就会有一个全然不同的人际相处关系,也会为自己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希望我们都能克制习惯性反驳的冲动,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不妄下结论,不盲目较劲,这才是对彼此最好的成就。”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