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贫血就补铁?当心越补越糟

版次:12 作者:王敏

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患慢性疾病的几率要大很多,也更容易贫血。贫血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头晕、皮肤苍白。初期的轻微贫血极易被忽视,对老年人的健康危害却很大。出现贫血,多吃点好的,多补点铁就可以了吗?老年人该如何科学补血?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1 盲目“补血”不可取

“没想到平时那么注意,反而把自己送进医院了。”市民马武(化名)今年68岁,自从退休后,他就很注意养生,除了每天跳广场舞,还经常吃一些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其中就有补血的。“一起跳舞的朋友说,人老了多少都会有些贫血,得多补点铁。”让马武没想到的是,才吃了一个补血保健品,自己就出现失眠、乏力等症状,“这次来医院检查,医生说我是铁负荷过重,看来这保健品真不能乱吃!”

“人老了不一定都会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总量低于正常而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只要通过血常规化验很容易发现。”对此,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门诊医生许飞介绍说,贫血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头晕、面色苍白。老年人多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症状,有时这些疾病可能混杂在一起,如心血管系统疾病常伴有心慌、气短;神经系统病变常伴有头晕、淡漠、健忘;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老年人都应重视,考虑是否有贫血。

许飞医生提醒:“门诊上发现,很多老年人患有贫血,却未能及早发现与治疗。长期慢性贫血会加速人体脏器功能的衰退,加重原有的慢性疾病。”

2 贫血不是“没吃好”那么简单

那么,老年人贫血,一般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对此,许飞介绍说,在老年人群中,营养性贫血最常见。铁、叶酸和维生素B12是造血必需的营养素,任何一种缺乏都可能造成营养缺乏性贫血。“部分老人牙齿松动脱落,咀嚼能力差或者长期吃素,还有的由于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长期严格‘限肉’,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铁摄入不足而发生贫血。”

“很多人觉得,营养性贫血就是因为‘没吃好’,只要增加营养就可以。这其实是个认识误区,一旦确诊为营养性贫血,单纯靠食疗已无法解决,必须靠药物来进行补充。而且补血不仅仅要补铁,还要补充其他营养元素。比如,长期患有严重胃病或做过胃部切除术的老年人也很容易贫血,这就需要通过注射来补充维生素B12。”许飞说。

还有一些老人因患多种慢性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而不少药物都有抑制造血的副作用。最容易引起造血障碍的药物有细胞毒药物,抗菌素特别是氯(合)霉素、解热镇痛药、抗惊厥药、糖尿病药、甲状腺药、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等。许飞说:“需要提醒的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不能盲目补血,一定要遵医嘱科学补血。”

3 贫血或暗藏严重问题

如果老人只是营养性贫血,还不算大问题。更严重的是,贫血背后可能还隐藏着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心脏病、慢性感染等严重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并重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门诊上曾有老年患者,因为贫血而一味地服用补血制剂,但越补症状越严重。后来进行肠镜检查,才发现是患了结肠癌。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同时改善了饮食,贫血症状这才得到缓解。因此老年贫血患者,应做大便潜血试验,如果呈阳性,要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及胃镜检查。”许飞介绍。

肾脏是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疾病打击的重要靶器官,疾病晚期常会造成肾功能衰竭。人体内约有90%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产生的,它对红细胞的正常分裂、发育和成熟起着关键性的调控作用。一旦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产生并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就会减少,最早出现的症状便是贫血。因此,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如出现贫血伴随浮肿,要警惕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建议进行肾功能检查。另外,在某些肝脏疾病、内分泌疾病、风湿性疾病、慢性感染中,贫血常常是这些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有时也可能是这些疾病的首发症状。

“总之,老人出现贫血,首先应寻找病因,切莫擅自服补血药。很多贫血患者,服用了含铁的药物后,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症状,却掩盖了原发疾病、贻误诊断。”许飞提醒。

小贴士

铁补过量了可能导致中毒

对于老年人日常补血,许飞建议,“其实日常的合理膳食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铁的需要,如果不是因为缺铁导致的贫血,不要盲目补铁。如误服大量硫酸亚铁,可能导致急性铁负荷过重;如长期给非缺铁性贫血患者补充铁剂或高铁饮食,会出现慢性铁负荷过重。即便是缺铁性贫血患者,补铁也要适可而止,并不是补得越多越好,否则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昏迷等急性铁中毒症状,严重时会致人休克、死亡。”

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者占多数,但除此以外,还有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如果不明确贫血原因就盲目补铁,不仅不利于病情改善,还可能危害身体健康。

“患有营养不良性缺铁性贫血时,除按医师指导用药外,还可以多食用含铁高的食物,比如血豆腐、豆制品等。”许飞最后说。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