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科书式”应急抢险成为基本功
版次:2 作者:周志翔
在5月12日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前夕,我区应急管理部门因在“4·18”银川强降雨防汛抢险救援中表现出色,自治区应急管理厅、银川市应急管理局、吴忠市应急管理局、永宁县应急管理局、青铜峡市应急管理局,李俊镇、邵岗镇、玉泉营社区以及马建雄、潘鑫两名个人,得到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火灾综合防治司通报表扬。
时刻准备,闻“汛”而动。能在非汛期做到有备无患,在于平时里练就了应急抢险的硬功夫,既有区、市、县应急系统的步调一致,也有横向多部门的协同配合,这才有了未造成群众伤亡的成绩,以及通报表扬。
既是抢险,也是演练。4月18日出现的大暴雨是银川市自1961年以来最早的暴雨过程,也是1961年以来最强首场区域性透雨,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直言,非常罕见。应急救援的目的在于确保群众人身安全,信息预警的及时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背后离不开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每一级对应急抢险都有明确的责任意识,抢险才能做到分秒必争。
部门联动,迅速行动。市应急管理局与水务局、城管局、气象局等13个部门成立了防汛专班,暴雨到来,专班自动启动,这也确保多部门联动机制能够迅速响应和协同作战。应急抢险非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事情,这样的专班在此次暴雨应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联动能力,要定期组织跨部门联合演练,提高多部门协同作战的能力和效率。
提高公众意识,建立激励机制。通报表扬中也提到了个人,意在激励更多奋战在应急抢险一线的工作人员。对于在应急救援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救援人员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就应点名表扬。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公众参与应急救援演练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救援能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唯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改进和创新,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才能将应急抢险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