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食、送餐两不误 饭菜好吃还不贵
银川升级社区食堂 “就餐圈”更小“幸福圈”更大
版次:5 作者:吴春霖
老年助餐服务既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近年来,银川市积极学习借鉴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先进经验,按照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的思路进行了大力度改革,将原有的“老饭桌”统一更名为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统一门头标识、统一形象设计、统一编号纳入考核管理,并通过引进有实力的餐饮企业、物业公司打造连锁助餐服务模式,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群众一致好评。
如今,我市各老年助餐点以需求为导向,全方位为老年人提供实惠丰富的助餐服务,让老人们享受到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A 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 加大各领域供给力度
截至2023年底,银川市户籍总人口219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6.9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6.8%。全市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1.55万人,孤寡、独居老年人1.67万,分别占户籍老年人口的4.1%和4.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口3.2万人,占老年人口数的9%。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做好为老服务,构建完善的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为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我市不断加大各领域供给力度,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便是其中一个方面。
5月14日中午,记者在金凤区上海西路街道清水湾社区食堂内看到,前来用餐的居民络绎不绝。店内环境整洁卫生、服务人员热情周到,居民们坐在餐桌前,一边吃着美味的午餐,一边话着家常。该社区食堂于去年8月正式开始运营,不但解决了辖区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实现了助餐功能,也成为了辖区老年人重要的社交载体和共享空间。“土豆烧肉、鱼香茄子……社区食堂菜品每天不重样,给我们老年人的价格还实惠,太满意了!”正在就餐的老年人说。
“去年,社区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将原有60平方米的老饭桌改造升级成26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引入宁夏九如养老助餐有限公司进行运营,面向辖区全龄人群开放。食堂采用‘公益+低偿+市场’的运营模式,分早、中、晚三餐,一周菜品每天不重样,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推出特色精品菜。60岁以上老年人、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可以享受菜品8折优惠,已享受办卡优惠服务的老年人达到100余人。”清水湾社区党委书记吴海明说,目前社区食堂的辐射范围已覆盖周边20余个小区、3万余人,日均高峰就餐人数达到450余人。社区也会继续服务好老年人,把老年助餐点打造成“安全放心、供给丰富、价格实惠、口味家常”的“幸福食堂”。
在政策的积极鼓励下,像清水湾社区食堂这样的老年助餐点,如雨后春笋般在银川纷纷涌现,受到周边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欢迎。
于细微处发力,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舌尖上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就是银川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切入点。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4360万元,已建成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214个,老年助餐服务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社区食堂+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
B 扩大和优化服务供给 促进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川市从2009年开始探索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在扩面增量上实现新突破,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生服务业态的不断涌现,老年人的用餐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营养化、品质化的转变,原有的运营方式已不适应现实需求。为此,银川市坚决贯彻落实民政部《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扩大和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做实考核评价和安全监管,坚持“社区食堂+政府助力、公益组织”的模式,在西北五省区率先制定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同时制定《银川市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明确准入退出机制、运营补助方式、绩效考核标准。对接发改、住建等部门,为助餐企业给予房产场地支持、税费减免、水电气暖优惠共计300万元,促进社区食堂可持续发展。
银川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程巍介绍,市民政局还积极申报自治区标准化试点,围绕社区食堂建设规模、运营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人员配备等方面制定规范,建立长效机制,委托第三方开展群众满意度、综合绩效考评,通过“晾晒比促”倒逼质量服务提升。
民以食为天,对于老年人群体来说,一日三餐不仅是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是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银川市聚焦老年人就餐这件“民生大事”,勇于先行先试,敢于实践探索。在政策上,我市已连续三年将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市级资金760万元,为68家社区食堂开展明厨亮灶提升改造,以“小食堂”助力养老“大民生”。
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长城花园社区独居老人李明对家门口新开的社区食堂赞不绝口:“太方便了,我从家走过来只需要两三分钟,这里菜品很丰富,饭菜少油少盐、干净卫生。”
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赵耐香告诉记者,食堂实行阶梯价格,社区保证早餐、中餐、晚餐全部开放,并对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更优惠的价格。
C 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 推出个性化服务
程巍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一直在坚持专业化的市场运营思路,探索社区自营、社会代管运营、服务外包、中央厨房配餐等多元化社区食堂运行管理模式,将有能力、有实力、有爱心的民营餐厅引入开办社区食堂,走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不断提供服务供给,切实满足老年人对饭菜质量的高标准需求。通过引入连锁餐饮企业、物业公司开展连锁化运营,打造阅海万家D区、南华、崇安、清水湾、盈北社区等社区食堂。为拓展惠民便民利民覆盖面,部分社区食堂还增设“老人生日餐”“幼小托管餐”“外卖窗口”等特色服务,结合不同人群需求,推出堂食就餐、规模配送、配送入户等个性化服务。
“严阿姨开个门,今天的午饭到了。”每天上午11点多,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平伏桥村助餐点送餐队长张占元就会陆续敲响辖区高龄老人的家门,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家中。为了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享受到便捷的送餐服务,平伏桥村党支部党员专门成立了红色骑手队伍,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送达,让老人不出门也能享受美味饭菜。“辛苦你们了,上门助餐服务减轻了我的负担,也让我妈妈吃到了健康的午餐!”当天下午,送餐队接到了独居老人严凤英女儿打来的感谢电话。
“太谢谢你们了,又麻烦你将做好的饭菜给我送来。”在兴庆区胜利街街道祥和社区,80多岁的张淑英老人拿到了社区食堂送餐车送来的暖心盒饭,里面有西红柿炒鸡蛋、炒鸡肉、炒青菜。4月中旬,祥和社区食堂正式开业,吸引周边小区、上班族、学生前来就餐,尤其解决了辖区老年人的吃饭难题。为方便社区居民用餐,食堂推出了“流动餐车”进社区便民服务。每天中午11点30分,“流动餐车”就会行驶在祥和社区的各个小区里,成为小区里一道风景线。
祥和社区党委书记李学芳告诉记者,社区还专门建立了“助餐服务微信群”,通过微信服务群发布每周菜谱,组织网格员、志愿者、党员、食堂工作人员等成立“爱心送餐小队”,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食堂还会结合时令菜品和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每周更新菜单,既保障菜品少油少盐、清淡健康,又能确保食物美味软糯,方便老年人入口和消化。
除了上门送餐,食堂还推出了转运车服务,直接将有需求的老人拉到社区食堂来用餐,为他们提供便捷、安全的转运接送服务。“凡是想来社区食堂吃饭的居民可以提前预约,我们都会接送。85岁以上老人可以免费用餐,退役军人、残疾人、低保户就餐,所有菜品打5折。针对60岁以上老人,当天生日免费送饺子和长寿面一份。”祥和社区食堂负责人马林说。
D 完善配套制度 推动标准化建设
如今在银川,“舌尖上的美好”有了具象的体现,在一餐一食间、一碗一碟中,升起袅袅温度,老人三五成群围坐,畅享美食、谈言欢笑;分布在各点位的老年助餐点,让“吃得好”“吃得实惠”成为老年人的生活日常。
银川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配套出台《银川市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试行)》,制订《社区食堂建设服务规范》,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以普惠性、多样化为发展路径,推动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同时引导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进行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便捷化服务,争取社区食堂标准化通过自治区评审,示范推广社区食堂标准化建设工作,在菜品质量和食堂服务、食品安全等方面确定严格标准,为老年人提供少油少盐、软烂适口、营养均衡的菜品及专业、标准的助餐服务。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老饭桌的饭菜质量、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开展服务需求摸底和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
在转变运营模式方面,我市将探索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多元参与和分担机制。牢固树立市场化运营理念,大力支持连锁化运营,积极推广集中供餐模式。鼓励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的餐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质优价廉、老年人信得过的助餐服务,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结合日常用餐数据分析实施差异化精准化补贴,将以往补供给改为补需求,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促进政府资产高质高效运行。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增加服务供给,高标准推动民生实事,争取市级资金200万元,提升改造20个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鼓励餐饮连锁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提供老年助餐服务,引导物业服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就餐便利。同时积极推动养老机构转型升级“开门办院”,支持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中增设老年食堂等老年助餐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功能。
此外,我市还将建立“堂食+助餐点集中配餐+送餐上门”的助餐服务模式,支持餐饮企业提供老年餐食配送服务,完善阅海万家D区建设“社区食堂+切配中心”建设,实现集智能化出餐、网格化管理、央厨团餐配送、预制鲜菜供应、营养膳食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并进一步提升供餐质量,引入专业营养师,制定科学、营养的餐食计划。增加菜品选择,注重口味多样化,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老年助餐工作是关乎老年人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我们将通过提升供餐质量、优化配送服务、拓展资金来源、强化专业管理、创新服务模式和鼓励社会参与等措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银川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吴春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