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社区食堂也需要“绣花”功夫

版次:2 作者:吴戈

据报道,近年来我市按照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的思路进行了大力度改革,将原有的“老饭桌”统一更名为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统一门头标识、统一形象设计、统一编号纳入考核管理,并通过引进有实力的餐饮企业、物业公司打造连锁助餐服务模式,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如今,我市各老年助餐点以需求为导向,全方位为老年人提供实惠丰富的助餐服务,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幸福“食”光。

社区是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将食堂开到居民身边,是大家期盼的好事,也是利于长远的实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食堂在运营过程中,还存在资金保障不足、价高无人就餐、价低利润微薄、缺乏专业管理、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智慧化监管手段等问题。

社区食堂若想可持续经营,除了政策和资金的扶持,还要转变政府大包大揽做公益的传统做法,探索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多元参与和分担机制,并鼓励餐饮连锁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社区食堂,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也可以提供老年助餐服务。

无论如何,要想让社区食堂长久经营下去,最终还是需要一定的盈利空间,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定价,在保证让利于民的同时又能让运营方挣到钱;如何定制菜单,让菜品满足和吸引更多人前来就餐等,都是当下社区食堂运营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需要城市管理者和社区食堂经营者,拿出“绣花”的功夫来,深入了解所在社区人群的构成,有针对性地制定运营策略。

一箪食,一瓢饮,小小的食堂背后装着大大的民生,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和探索,社区食堂终将会越来越好。

吴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