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助残产品推广应用开展数字化无障碍阅读……
银川科技助残,让残疾人生活更美好
版次:4 作者:刘旭卓
5月19日是第三十四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近年来,银川市通过出台政策,扶持智能化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设备、无障碍等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自主性、便利性和平等的社会参与机会。
一批高科技助残产品受关注
《“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将科技助残纳入科技强国行动纲要,促进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科学技术在残疾人服务中示范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近年来,银川市残联联合多部门推动科技助残,为科技助残政策支撑、平台搭建、市场拓展等方面提供支持。
5月14日在银川市第三十四个全国助残日暨助残月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一批高科技助残产品吸引了众多目光。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人员拿着一只仿生手臂介绍说:“智能仿生手将两个电极贴在手臂上,电极就能感应到手臂肌肉的动作,从而操控仿生手。”他介绍说,这只高科技的“手”可做出10余种抓握模式,在生活中,既能搬起大箱子,也能拿小物品,还能轻松做出拿水杯、写毛笔字等精细动作,而且在手指上套上特制的指套后,还可以滑动手机屏幕阅读信息。在市残联的展台上,超声波电子导盲杖、“天使眼”智能阅读器、低视力滤光镜、多功能站立助行器等科技产品,吸引了许多残疾人朋友的目光,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科技产品,在残疾人的日常生活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近年来,银川市也不断推动实施科技助残项目和计划,认真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方案》《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银川市残疾人基层康复站认定和考核实施方案》等,2023年,投入康复经费784.7万元(其中辅助器具适配282.5万元、残疾儿童康复救助436.7万元、精神病人服药和住院救助61.6万元、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包3.9万元),为1936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3574件(其中为212名残疾人安装假肢矫形器253件)。
无障碍改造项目获肯定
37岁的鲁德胜属于肢体二级残疾,他告诉记者,在我市的无障碍改造项目中,科技助残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便捷。“我现在使用的这个多功能电动护理床有遥控装置,可以方便调节身体的躺卧姿势,以前还需要家人辅助翻身,现在一按遥控器,我自己就可以翻身、下床了。”在去年实施的无障碍改造项目中,市残联还在鲁德胜家里安装了智能电动晾衣架、整体橱柜、洗菜盆以及水龙头,极大地方便了他的生活。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无障碍改造项目中,会“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造项目,比如针对盲人,有可以声控的智能电饭煲、智能油烟机、智能门铃等科技产品,为残疾人生活提供了不小的便利,也得到了残疾人的肯定。
此外,银川还将科技助残融入到了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中。市图书馆于2009年成立视障读者阅览室。该阅览室拥有盲文图书2000余册、有声读物近1000种、中国现行盲人初级学习机10台、弱视助读器2台,电脑10台,均装有盲人读屏软件。目前开展有盲文图书借阅、有声读物听读、电脑上网、有声读物录制以及辅导视障读者使用电脑等服务项目。2018年底配备700台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听书机,免费向盲人读者提供借阅。通过开展无障碍智能手机、计算机、听书机以及读屏软件使用等信息设备使用的辅导讲座及培训,向残障读者推广数字化无障碍阅读。
我市还积极参与自治区“智慧残联”建设,通过科技手段推行残疾人证网上办理、“跨省通办”,“让信息多跑路、残疾人少跑腿”。
记者 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