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27天新生儿患暴发性心肌炎
市医院多学科联动“抢”回生命
版次:16 作者:郭振
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肝衰竭……其中任何一种都足以致命。然而,这些险情却都发生在出生仅仅27天的小茜(化名)身上。就当她的生命摇摇欲坠之时,被紧急转运至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抢救就此展开……
突发心衰 命悬一线
小茜出生后第23天开始出现吃奶时大汗、吃吃停停等症状,这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因为家长不懂,所以并没有在意。4天后(出生后第27天)小茜因为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已神志不清,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酸中毒,在给予补液治疗后小茜并没有好转,反而病情加重,几个小时内酸中毒进行性加重、无尿、肝大、发热、心肌酶及血钾异常升高。
此时,恰逢宁夏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在基层进行督导工作,中心主任陈彦香在了解病情后,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考虑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对小茜进行紧急抢救的同时,连夜将她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宁夏新生儿危重症救治转运中心(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因为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严重的一种,极其凶险,发病时间短,进展迅猛,死亡率高达90%以上,新生儿暴发性心肌炎更是少见。”陈彦香说。
面对小茜的危重病情,新生儿科主任陈彦香带领医护团队全力投入救治。在完善相关检查后,急诊心脏彩超提示小茜全心扩大、全心衰竭,心脏射血分数只有20%(新生儿正常60%以上)。团队立即对小茜进行机械通气、强心、升压、维持内环境稳定、调整抗凝、抗感染、镇静镇痛等一系列治疗。
经过一晚上的抢救,面对来势汹汹的暴发性心肌炎,尽管全力以赴,小茜的病情仍无缓解迹象。心律失常、无 尿、高钾、高乳酸、代谢紊乱、水肿、胸腔积液、凝血异常、血小板急剧减少,因孩子无法进行血液透析,中心为她实施腹膜透析治疗,可由于小茜肿大的肝脏已经占据了大半个腹部,肠管水肿,腹透效果不理想。心功能还未得到改善,小茜又出现了急性肝衰竭,肝脏肿大到入盆腔,肝酶异常升高,凝血异常不能纠正,不适宜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十分棘手。
多科合力 健康护航
此时,救治团队立即在科室召开危重病例讨论会,经过与心内科、ICU、消化科、肾内科、影像科、心脏彩超室、血液科、麻醉科、药剂科的讨论后,为小茜优化了治疗方案: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加强强心、保肝及抗感染治疗,调整呼吸机参数,继续给予血液制品支持治疗,酌情抗凝,做好充分准备进行血浆置换及血液透析。
经过团队的精准治疗及精心护理,终于,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神志转清、心功能好转、水肿消退、肝脏回缩,肝酶降低、凝血好转、呼吸机参数下降。心脏彩超及腹部超声科医生每天床旁动态评估患儿,复查功能心超心腔明显缩小,心脏射血分数达到70%。为确保患儿全方位治疗监护,医生每天查房组织讨论,细化治疗方案,护理团队精心护理,严密观察,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住院10天后,小茜撤离呼吸机,12天转入母婴同室病房,复查心脏彩超正常、头颅MRI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凝血功能正常、感染指标正常、内环境稳定,住院18天小茜完全治愈出院。
据介绍,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严重的心脏急症,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特别是新生儿期的暴发性心肌炎更是罕见,治疗经验极少。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最终因难以纠正的心源性休克死亡或发生猝死。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团体凭借精湛的医术,早期对患儿的病情作出准确的判断,实施积极有效的转诊及治疗,治疗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医院多学科联合的优势,最终成功抢救了这名危重症患儿。此次成功抢救死亡率极高的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代表该院新生儿科团队的救治能力已向国内先进水平迈进。
记者 郭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