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电动自行车整治典型案例,有意义!

版次:2 作者:孙瑞亭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近些年发生了不少各种类型的安全事故,也因此引发了较大的社会争议,特别是在电动自行车的设计、制造、使用规范等方面,公众普遍认为有着较大的提升与规范空间。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电动自行车及配件质量安全整治典型案例,这对于银川来说极具借鉴意义。

从公布的典型案例来看,被查处的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销售未经强制性认证电动自行车头盔、销售抽检不合格电动自行车、销售抽检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销售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从处罚措施来看,主要包括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问题车辆与配件以及违法所得、处货值金额三倍罚款。显然,这些被查处的违规销售案例中,无论是问题电动自行车本身,还是相关问题配件,以及非法改装、加装等行为,都暗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必须予以严格查处、严厉处罚。

这类问题银川势必也或多或少都存在,而笔者在近段时间的日常通勤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职能部门加大了对电动自行车乱象的治理力度,涵盖了从销售到改装再到使用的整个链条。对于电动自行车的治理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草案)》今年已两度发布征求意见稿,本月底还将召开立法听证会。很明显,通过制定标准、强化管理,能够依法有效治理电动自行车在制售环节与实际使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火灾等安全事故以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公布电动自行车整治典型案例的意义除了警示教育外,重点还在于在专项整治等实际操作中的借鉴作用,特别是在问题查处、处罚依据、处罚措施等方面的参考作用。应该说,银川在电动自行车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可以适时发布一些典型案例,在解答市民相关疑问的同时,也让广大市民看到我们的治理力度与决心。

目前,从一些社交平台评论区的留言来看,广大市民提出了不少建议,内容涉及道路行驶、骑乘规范、停放充电、配件加装等诸多方面。在电动自行车治理方面,职能部门需要通过多形式、多途径与广大市民进行良性互动,让公众及时了解治理成效、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划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机制、全链条管理落实情况等等。正因为如此,我们期待《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草案)》在今年顺利出台、落实落细、发挥实效,实现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有序、产品质量过硬、出行需求平衡、使用停放规范、监督管理有度。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