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贺兰山下紫色长廊

永宁县精心酿造“醉美”产业

版次:6 作者:刘嘉怡

连日来,以葡萄酒为题材的电视剧《星星的故乡》正在CCTV-1热播,全国观众通过这部剧更加深入地认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感受到宁夏葡萄酒的独特魅力。近年来,永宁县闽宁镇结合辖区的资源禀赋、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酿酒葡萄种植和葡萄酒产业,倾力打造贺兰山下的“紫色长廊”,以一串串酿酒葡萄串起移民增收致富的“紫色梦想”。

全面布局“紫色”产业链

永宁县通过构建葡萄酒+融合发展模式,聚力优化葡萄种植酿造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助力闽宁镇形成集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加工、葡萄籽(皮、渣)加工利用、包装、仓储、物流、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切实增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核心竞争力。

目前,闽宁镇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4万亩(占全区总面积20.6%,全市总面积45.9%),产量达2.13万吨,建成投产酒庄20家(列级酒庄12家),葡萄酒年加工能力9.04万吨,年加工量突破2万吨,全产业年累计用工近70万人次,工资性支出8280万元,农户种植葡萄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开拓山区群众增收致富新渠道。2024年,葡萄酒全产业综合产值预计达到60亿元,“醉美”产业价值不断攀升。

深挖文化内涵 推进品牌建设

从砂石遍布的戈壁荒滩,到葡萄藤蔓肆意生长的紫色“海洋”,越来越多的酒庄在闽宁镇拔地而起。

近年来,永宁县以贺兰红酒庄、玉泉国际酒庄、立兰酒庄为核心,整合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庄及葡萄酒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葡萄酒文化体验区,放大“贺兰山东麓”品牌效应。

永宁县积极推进“贺兰山下·醉美永宁”品牌建设,创新讲好宁夏农垦“第一瓶葡萄酒”的故事,展现两代葡萄酒人坚守传承、奋斗创新的历程,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市场美誉度和文化影响力。深入挖掘新时代闽宁协作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讲好山海情深的闽宁故事,写下闽宁携手打造具有本土特色葡萄酒品牌的生动注解。

探索酒旅融合 突破发展边界

永宁县还发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统筹推进“葡萄酒+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全面创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促“三交”示范带。

永宁县将贺兰红、中粮长城等知名优质酒庄与明长城遗址、虎克之路等特色景区景点相互串联,打造集观光体验、酒庄休闲、红色教育研学、山地越野为一体的葡萄酒主题文化旅游带,助推戈壁生态文化和旅游休闲、农耕体验、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

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国字号”平台,擦亮“醉美永宁”酒庄品鉴、葡萄酒历史风情小镇等文旅名片,做精“闽宁红酒文化跑”“虎克越野车极限挑战赛”等品牌节事活动。去年永宁县葡萄酒庄年接待各地游客10.5万人次,酒庄旅游年收入1100万元,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记者 刘嘉怡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