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低效用地 发展乡村旅游 完善为老服务

乡村振兴全面提效之路 金星村越走越稳

版次:7 作者:陈玲

如何稳稳守住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如何让村企合作的红利真正揣在村民兜里?如何让农村孤寡老人享受到更好的照料?发生在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城乡加速融合进程带来的惊喜。曾经的产业扶贫示范村、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在乡村振兴全面提效的路上越走越稳。

村党支部领办 鼓起村集体经济钱袋子

乡村振兴路上,金星村党支部的“领头雁”作用在金星村看得见、摸得着。村“两委”十多位干部把田间地头当成阵地,跟村里的低效用地较上了劲。

这几年,金星村的村集体经济大多是租赁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较低。“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大户也按时交了租金,但就是赚不上钱。一年又一年,土地没了肥力,地里都是残膜,就只能种点玉米保本。”金星村党支部书记杨亮分析了土地低效用地的原因,和村干部们商量过后,决定以村党支部领办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2023年,十多位村干部带着三四十位村民,在100亩低效用地里捡残膜、改良土壤,之后种上了白萝卜,3个月进账13万多元。看到改良效果好,今年村党支部改良了240亩低效用地,种上了经济价值较高的板栗薯,村监会主任任有福每天都到地里检查红薯的生长情况。“一斤板栗薯2.20元,一亩地能产三四千斤,纯地价就是8000元,刨掉地租能赚5000元,赚下的钱都进村集体经济的大盘子。”杨亮说。村党支部通过提高低效用地的经营性收入,制约村集体经济壮大的短板有了新解法,土地资源得到了高效盘活。

一边改良低效用地,一边带着村民亲自试种新品,村党支部牢牢把农产品抓在了自己手里。村党支部的“领头雁”效应得到彰显,越来越多村民跟着开发起了低效用地。

村企合作 发展乡村旅游新赛道

2021年,金星村借着人居环境整治,将20户村民家的院子改造为共享庭院。农民丰收节、移风易俗集体婚礼、乡村游园会等活动陆续在共享庭院举行。但是,如何让共享庭院真正产生经济效益、惠利于民,成了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大事。

通过对外招商,金星村引进金村民筑旅游发展(宁夏)有限公司,以村企合作的方式运行共享庭院,公司总经理张小波为庭院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金星院子。如何让企业融入乡村、让乡村融入城市,成为张小波思虑最多的问题。闲暇时间,张小波会走村入户寻找合伙人,也会跟村里的孩子聊些有趣的话题,“起初这些孩子会翻进院子来调皮,后来我就告诉他们,可以进来玩,但是要帮我看好院子。”

融入绝非一时三刻。事实上,村民们也在观望着金星院子的动向。眼下金星院子改造了食堂、客房,进行了绿化和亮化,满富乡村气息的彩绘也上了墙。张小波瞅准了金星村的农副产品,推出了全牛系列和土豆系列的特色农家菜,还把村民们熟悉的胭脂峡、荷花沟、凉殿峡等老地名标记在每个小院里。

“这些都是西海固地区的老地名,有的还是老景点,希望能引起村民们的共鸣,留住乡愁记忆。”张小波一边张罗着客房装修,一边盘算着以平价亲民的菜品搅热乡村旅游。6元一份的凉拌黄瓜、清炒土豆丝,9元一盘的炒鸡蛋,还有68元一斤的手抓羊肉……在张小波的筹谋中,平价走量是经营王牌,尽量解决村民就业是他始终坚持的目标。

5月28日,金星院子将正式开园。村民们也活跃起来,有的想要合作干餐饮、开超市,这些都列进了张小波的工作计划里。村企合作开启了乡村旅游的新赛道,让金星村人越走越有底气。

完善设施 让乡村离城市更近

今年,金星村的日间照料中心终于落成,这让村里的老人们连连点赞。

“村里除了小学、幼儿园,就属这座日间照料中心的楼最气派了!等日间照料中心投运了,乡亲们就都能聚在一起唠嗑了。”仰望着粉刷一新的楼体,村里的老年人们十分满意。更重要的是,专业的康养服务将走进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人将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的为老服务。

杨亮告诉记者,金星村的日间照料中心是自治区民政厅的对口帮扶项目,除了康养服务,健身器材、文化服务都一应俱全。

记者了解到,之前金星村没有专门的老年活动室,仅有一间面积不到40平方米的活动室。平时老人们只能守着小广场晒晒太阳唠唠嗑,有个头疼脑热,就到镇上的卫生院开点药、打个针。有了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的康养理疗等需求在家门口就能一站解决。杨亮告诉记者:“金星村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能满足本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康养需求,还将辐射周边村落,能容纳100多人就餐、20多人住宿康养。”

眼下,从镇上到村里都在考察对接康养企业。引进让村民们满意的康养服务,这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村民们翘首企盼的同时,心里笃定会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记者 陈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