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是“退费”,当心是诈骗!

版次:2 作者:孙瑞亭

这两天,笔者收到了一条来自于自治区反诈中心的防范诈骗提醒短信:近期我区多地出现冒充培训机构以退费名义实施诈骗的案件。诈骗分子冒充某培训机构、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发送短信,以办理退费为由,通过诱导消费者交纳保证金、做任务、测试账号安全性等实施诈骗。

很显然,诈骗分子的手段、套路一直在“更新”,虽然有点让人防不胜防,而且还真有银川市民中招,但稍微冷静思考一下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破绽。分析此类案件不难发现,诈骗分子谎称可以退费,先是套取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然后在退费过程中又说需要在指定平台参与刷单才可完成退费。到了这一步,只要踏进去了,诈骗分子便会让你尝到一些甜头,等达到一定金额后便立马“收网”,甜头瞬间变苦头。另外,诈骗分子还会通过邮寄相关虚假文件,以清退学费的名义实施诈骗,一旦轻信后诈骗分子会引导受害者下载退费所需的APP,注册登录进入退费流程后,又会以“操作错误导致资金冻结”等借口诱导受害者或汇款或转账,最终成功实施诈骗,一分钱“学费”没退,反而搭进去更多钱款。

其实,无论是此前的“续约短信”诈骗、“网信办来电”诈骗,还是此次的“退费”诈骗,尽管套路不同、花样翻新,但主打的还是一个“愿者上钩”的心理。受害者很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个人信息,而诈骗分子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受害者量身打造行骗“剧本”,一旦进入设计好的圈套便不断诱导受害者交纳保证金、做任务、转账等。看似招数高超,但一旦涉及到要先往里面投钱,那肯定就是网络电信诈骗,这个时候就需要冷静思考、果断止损,不然肯定会越陷越深,造成大额财产损失。“清退学费”邮件类骗局同样如此,那些所谓的“红头文件”实则漏洞百出,内容行文多处不通,抬头、落款、公章等均不符合公文规范。即便是很多人不清楚这些,但下一步的扫码进群、下载APP、交纳保证金等操作很明显就是网络电信诈骗的常规套路。

还是那句话,天上不会掉馅饼。电信网络诈骗无孔不入,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警惕、提升防范意识。生活中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漏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切勿相信来源不明的包裹、广告、快递,或陌生来电、陌生短信等发布的存在诱导性的信息,因为另一头连接的很可能就是诈骗分子的“话术”“剧本”。此外,不要忽视对家中的“一老一小”的反诈教育,遇事莫惊慌、不冲动,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实在没招的话找警察准没错!

孙瑞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