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油画展蕴含美与生命力

版次:10 作者:冯元春

观者在欣赏那琳琳的画作。

观者从那琳琳画作《红》旁边经过。

观者在欣赏那琳琳画作《余先生,鱼太太》。

魏媛玲《陪伴》。记者 冯元春 摄

魏媛玲《云山》。 记者 冯元春 摄

近日,银川两位女性艺术家那琳琳和魏媛玲的油画展《像作·楷模》,在月星家居展出。

一场小小的油画展,让女性画者的天赋、对生活的微小观察与情绪,得到淋漓尽致展现。这场画展也让我们发现,只要你肯表达,或许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艺术品

能为家带来能量

这次小型展览,一共展出了31幅那琳琳与魏媛玲的画作。说起这些画作,艺术家那琳琳坦言:“大多数是平日里积累的画作,想办这样一个展览,其实就是觉得,在适合的时间,需要一些表达自我的空间。”选择一个家居馆去陈列这些画作,其实饱含着那琳琳和魏媛玲的匠心,“我希望我的画作能与生活发生关系,希望这些艺术品能为家带来一些能量。”

那琳琳是“一象一时摄影事务所”的主理人、摄影师。曾就职于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但如今她定居银川,她喜欢拿起画笔,在油画布上描绘自己对生命的探索与想法,“我大概是化妆师里摄影最好的、摄影师里画画最好的艺术家吧。”

这次,她邀请好友魏媛玲与她一起办画展,就是希望和魏媛玲一起通过油画来展现自己的女性力量。她介绍说,魏媛玲以前也学过画画,但并没有进入行业内,反倒是这两年她的创作才多了起来,艺术细胞也开始觉醒,有了一些非常好的作品,“我觉得她的画作特别安静,静谧却有力量,和我热烈并喜欢展示的个性,正好有着天然的互补性。于是,我邀请她一起来办一个小型画展,她欣然答应。”

用画动物展现对生活的理解

那琳琳喜欢画动物。从这次画展上,可以看到她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通过画动物,那琳琳展现了她对生活的理解,展现了生命的能量和律动。

比如那幅《豹富》,画中展示的是一只行走中的小豹子,“但我把它画得偏女性化,一看就是母豹,我想诠释一种女性的力量。”还有一幅《犀牛尊》也受到很多人喜爱。这幅《犀牛尊》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博物馆之旅。在博物馆看到一尊犀牛形状的青铜尊,那琳琳立刻被吸引了,灵感瞬间就来了。她画出的犀牛,远看是一个大型动物,近看细品,发现它却是一尊喝酒的容器,让前来观画的人觉得妙趣横生。

有些画作中,还会渗透一些她对关系的有趣解读。比如那幅很多人都喜欢的《余先生,鱼太太》,“我当时画这幅画时,就觉得这对小鱼,在认识彼此后,一起慢慢变胖了,这真是件浪漫的事情呢,很有意思。”

《背着翅膀的鸟》是那琳琳最爱的作品,三只绵羊上面有一条鱼,而鱼上又有一公一母两只戴着皇冠的鸟,“我喜欢用这些动物来表达一种能量的流动和关系。如果看这幅画的人产生了另外一种解读,也是挺好的事情。”

艺术其实离我们很近

随着年龄增长,那琳琳越来越喜欢做一件事,那就是扩展生命的宽度。所以,她不断在自己的生命领域进行探索。这次展览,就是她才华的一次小小拓展与探索。她说,每一次创作,她都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尝试越多,就能越快进入一个更好的人生状态,“朴实点,简单点,松弛点,真诚点,就离幸福快乐近一点。”

她不仅自己探索生命的宽度,也会经常帮助朋友去探索。比如这次邀请好友魏媛玲一起举办展览。魏媛玲最初是那琳琳的摄影顾客。一次偶然的机会,那琳琳发现魏媛玲微信朋友圈的画作很有感觉,画面干净,富有生活表现力。于是,她便力邀魏媛玲也一起展示才华,“她的画很有灵气,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认识她,也希望让更多的人明白,艺术其实离我们很近。”

创作安静却有力量

这次小型展览,虽然魏媛玲只展出了6幅作品,但每一幅都给人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创作来自生活小事,安静却有力量!”这是很多人对她画作的真挚评价。

让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两幅小画,一幅是她画的自家折耳小猫,非常有童趣,“它喜欢在我老公脚下蹭来蹭去,咕噜咕噜叫着,尾巴还总是直立着。我每次在家,看到这幅画面都会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我就找机会把它画了下来。”

还有一幅小画叫《云山》。画面中,橙色的霞光里,起起伏伏的黑色线条,似云也似山。魏媛玲回忆,有段时间,她和老公喜欢参加音乐节,有场音乐节正好在贺兰山脚下举行,她远远看见一片橙色霞光特别美,“我以为霞光下那一片是山,没想到定睛一看,其实是大片的云交叠出了这样的景象。”魏媛玲说,当时,她除了感叹“太美了”以外,立马拿出手机,把这幅画面拍了下来,回家后就认真把这幅景象画了出来。画完画,她自己独自思索了很久。

魏媛玲说,在她的眼中,事物的发展都是流动的,这幅画里的景象,你说云也可以,说是山也行,只要观赏者能看见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就可以。这或许就是她想表达的内涵。

记者 冯元春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