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智能门锁使用的边界

版次:2 作者:吴戈

如今,智能门锁的使用日益普遍,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提升,产品功能也越来越多,甚至能够录音录像。但在楼房公共通道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门锁是否会侵犯到邻居的隐私权呢?近日,北京丰台法院就判决,要求一住户拆除门上能拍摄到邻居行踪的摄像头。智能锁产品迭代的确给大家带来很多便利,但由此带来侵犯他人隐私的问题如何界定,又如何解决,值得厂家、用户以及相关的职能部门思考。

带监控的智能门锁,在保障居家安全的同时,还能为户主解决很多麻烦,比如接受外卖、快递时的纠纷等等,给生活带来便利,但随之而来的是侵犯邻居隐私的风险。因此,在安装使用智能门锁、电子猫眼等设备的时候,要把握好个人安全和他人隐私的边界,选择和调整安装拍摄的角度,设置合理的采集范围,注意不要侵犯他人的隐私空间。生产厂商也不能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无限制提供更高清晰度的画面,更远更宽的视角,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大一些有心之人的恶意。同时,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尽快出台更细致的标准规范,严格规定这些电子产品的生产要求和使用场景,从根本上把握好智能门锁、电子猫眼等产品的使用边界。

吴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