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书摘

故乡的味道

版次:12 作者:陈晓卿

事实上,我妈妈的担心,是从我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开始了,我想读北京的学校,这让她隐隐感到不安。

我母亲出生在江淮之间的六安县,大学毕业时,为了爱情,和父亲一起来到了皖东北的小县城教书。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她总会用很长的篇幅,怀念大别山区我外公外婆家的小山村,风景有多秀丽,腊肉有多解馋,糍粑有多香甜,蔬菜的种类有多丰富……

妈妈关于故乡的表白,我们习以为常,其实我去过外婆家,小村子并没有像母亲描述的那样山清水秀,外公家的房子也非常低矮,家中饭食种类更是少得可怜。

不过,外婆的山村也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我们淮北平原的家里。每年冬、夏两季,父亲都会拿着包裹单去邮电局,在高高的绿色柜台后面,有外婆定期寄来的包裹。夏天会是一种节梗很粗的茶叶,叫瓜片,味道奇苦,但非常耐泡。冬天寄得更多,咸肉、咸鱼、腊鸭、腊鹅,还有被我母亲称作传奇的糯米粑粑。

粑粑简单蒸一蒸,立刻会变得软糯,蘸上白砂糖,可以直接吃。每次看到孩子们吃粑粑时,流露出对食物的渴望,我妈都会特别得意,并为她是一个“南方人”而深深自豪。

当然,这并没有影响一个十七岁的高中毕业生的选择。这一年的九月,我到了北京,在崭新的环境里开始了大学生活。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开始感到哪里不对,刨除想家的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食欲不振。

一个人,确切地说,只有当他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自己的家庭,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才会理解所谓的故乡不仅仅意味着熟悉的人群,也不仅仅意味着熟悉的景物,熟悉的味觉习惯,显然也是故乡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选自《吃着吃着就老了》

陈晓卿/著

文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