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豆角角
版次:16 作者:李桂珍
湖城美景。 李振文 摄
最近短视频上,展现了许多我小时候见过的野草,并介绍了它的名字和用途,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羊豆角角就是其中的一种。
羊豆角角,在银川这种野草遍地都是,它的学名叫鹅绒藤。为什么叫鹅绒藤呢?因为它是藤类植物,像牵牛花一样,靠攀爬在别的植物上往上生长。它的种子成熟后,会裂开,里边有像鹅绒一般洁白的绒毛,下边带一颗黑色的种子,一阵大风刮过,它就随风飘散到满滩各洼,等待再生。为什么民间叫它羊豆角角呢,因为它的种子外形就像山羊的角,硬直坚挺,嫩时可以吃。
上世纪60年代初时,学校早早放假,让回家搞“小秋收”,就是到田里找吃的。我回到农村的老妈家。那时,农村吃两顿饭,早晨起来,是没有早餐可吃的。我用葫芦瓢舀了半瓢凉水,咕嘟咕嘟灌进肚里,就去找玩伴小梅。小梅带着我,向湖边跑去。小路上,还在草丛里打盹的蚱蜢吓得四散奔走,沾在草叶上的露珠被我们碰落了,像摔碎了的水晶,只听见喝进胃里的水,在胃里不安分地咣当咣当,我俩乐不可支。来到湖边,看见一丛丛芦苇迎风摇曳,大苇茑正唱着欢乐的歌。我一眼看见了圆棒柴,它伸出一根根巧克力色的像冰棍一样的花棒,我问小梅,这个可以吃吗?她说可以。她摘了几只递给我说,这圆棒柴的花,嫩时很好吃。农村传唱的歌谣“圆棒柴,开黄花,打老牛,接亲家。亲家亲家你坐下,我给你做碗面疙瘩。”说的就是它,说着,她把一个花棒的尖揪掉,露出排列整齐的花瓣,递给我说,吃吧。此时,我已饿得前心贴后心,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一会就吃掉了三根。小梅说,这种花棒不能多吃,吃多了拉不下屎。我带你去找羊豆角角。
我俩一阵奔跑,来到一块菜地边,田埂上,长着一丛丛绿色的植物,它们攀扶在旁边的苍耳上,长得蓬蓬勃勃。它开着白色的小花,长着桃心型的叶片,结着一串串像羊角一样的果实。小梅摘下一根羊角,在断口处马上冒出一股白色的奶汁。小梅将羊角擦了擦,递给我说,连皮可以吃。我吃到嘴里,嫩嫩的,甜甜的,有股清香味,我敢说,这是那段困难时期,我吃到的除了黑菇子以外,最好吃的野味了。小梅又摘了一根说,这根皮已老了,要剥了皮才能吃。羊角剥了皮,里边是洁白的丝和翠绿的种子,就像是用翡翠做出来的,特别精致好看,嚼在嘴里,脆脆的,甜丝丝的,我连说,好吃好吃。我俩摘了许多,用衣襟兜着来到老场上的麦垛旁,剥着吃呀吃呀,那股清香,一直留在了记忆深处。
退休了,我有了大把的时间,天天散步遛弯,再见到羊豆角角就很亲切了。小区里,它们攀扶在各种绿化树上,兴高采烈地往上爬,树有多高,它们就爬多高。只是,小区的树要修剪,羊豆角角经常刚开花,还没来的及结籽就被剪断了。我想找到一片羊豆角角,观察它的整个生长过程。4月的一天,在海宝公园的东南角,我发现一大片连翘开花了,金灿灿的耀眼,好像那花里藏着沉醉的夕阳,一棵棵羊豆角角攀扶在连翘枝上,拼命地往上爬,长得比连翘还要高。当它再也找不到攀爬的扶手时,就开始横向生长,迅速地开枝散叶,开花结籽。这片连翘灌木丛有一亩大,是不修剪的,羊豆角角得以肆意生长,7月份,就结满了无数个小羊豆角角,在蓝天的映衬下,它们真像一个个坚挺的羊角。
秋风横扫,万木凋零,羊豆角角成熟已4个月了,我想,它们是不是像蒲公英一样,有点小风就撑着伞飞走了呢?我又来到那片连翘地,一看,羊豆角角的叶子已经枯黄,羊豆角角由翠绿变成了褐色,但依然在枝蔓上挺立着,无数的羊角像剑像矛直插蓝天,不屈不挠。噫,它们好像还在等待什么?我曾剥开一个羊豆角角,坚硬的外皮下,洁白的丝已变硬,但更柔韧,像蚕丝一样闪闪发亮,根部的种子变成了黑色,但皮不炸裂,它是不出去的。它们是不是像人一样十月怀胎,妈妈全身心养护,到胎儿完全成熟,才一朝分娩呢?
直到来年的惊蛰过后,突然有一天,刮了一夜大风,我去看羊豆角角,守了8个月的无数个羊豆角角,好像天神一声令下,外皮全部炸裂,种子撑着小伞飞了,飞向天涯海角,去寻找新的生命起点,只留下无数卷曲的表皮,在枝头留恋地张望。这是生命的怒放,我惊呆了。整整8个月,无论骄阳似火,还是严寒冰霜,它们坚守在自己壳内,凝结养分,壮其筋骨,只等种子完全成熟,只待携带羊豆角角全部生命密码的种子一出世,就有温暖的阳光,湿润的土地,充沛的雨水,这就是羊豆角角的生存密码,它知道在大自然严酷的环境中,只有自己作好充分的准备,自己保护好自己,才能让自己的种族繁延下去。这样的生命,怎么不令人敬佩呢!
□李桂珍(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