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深入推进“四水四定”试点市建设

让每一滴水都迸发先行力

版次:5 作者:吴春霖

银川第一再生水厂节水主题公园生态环境优美。(资料图片)

肥沃的黄河水顺着新建的渠道,流进丰登镇永丰村。记者 刘旭卓 摄

永宁县李俊镇农民正在覆盖节能滴灌育秧棚膜。(资料图片)

银川第一再生水厂节水主题公园全景。(资料图片)

银川市第一再生水厂的节水主题公园。(资料图片)

郑艳军(右)向群众宣传河湖保护法律法规。

近年来,银川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今年,银川市正在举全市之力建设“四水四定”试点市,着力优化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着力构建节水型产业体系,着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激活“水引擎”,提供坚实水利保障。随着“四水四定”试点市的深入推进,我市将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努力让每一滴水迸发先行力。

科学布局

做活水文章

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才能走好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的集约节约发展之路。银川市如何坚定不移地走好集约节约发展之路?2022年6月,银川市在全区率先完成了《银川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四水四定”专题研究报告》编制,对全市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人、城、地、产及生态建设目标进行了全面科学测定,搭建了以《银川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四水四定”实施方案》为主体,《银川市“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方案》《银川市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方案》《银川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等专项方案相配套的“1+3+N”政策体系。

“‘四水四定’就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定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其核心内涵就是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定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内,既要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又要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银川市水务局局长董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四水四定”示范市必须要统筹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结构,合理规划城市、产业、人口发展规模,全面深化用水制度改革,坚决抑制各类不合理用水需求,才能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利用转变,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董建华告诉记者,近年来,市水务局科学优化布局,以“四水四定”为抓手,坚决答好“水试卷”。如今,全市城镇建设规模发展有度,都市圈城乡供水西线、东线供水工程运行平稳,农村“厕所革命”顺利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效果明显,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大幅回升7.88米,城镇最高日供水量由95万立方米稳定下降至81万立方米左右。

科学配水

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银川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4亿立方米,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84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节约和利用现有水资源,是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治理,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落实‘四水四定’,是破解先行区示范市建设关键难题的金钥匙。唯有‘四水四定’,才能破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的发展瓶颈;唯有‘四水四定’,才是我市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董建华说。

为了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我市统筹调配黄河水、地下水、非常规水源,建立总量控制、指标到县、分区管理、空间均衡的配水体系,以农业、工业、城镇为重点,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持续推动全社会各行各业节水。

宁夏国营贺兰山农牧场现有土地总面积23.4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26万亩,近两年,宁夏国营贺兰山农牧场把现代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节水的核心工程,2022年用水权确权水量4881.88万立方米。

用水权改革以来,宁夏国营贺兰山农牧场坚持“以水定地”,推进大条田方片化无人农场建设,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00亩,并持续加大节水灌溉管理力度,2023年实现节水698万立方米,通过用水权交易出让农业用水指标386.4万立方米,交易收益319.9万元,实现“水资源”向“水资产”的成功转变,并有力解决中环光伏等重点企业用水指标不足问题。

“四水四定”开展以来,宁夏东部热电公司通过节水技术改造手段,不断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水平。对锅炉补给水系统废水进行回收改造,将锅炉补给水制水产生的高盐废水回收至循环水系统再次利用,年节约用水5万立方米;对EDI系统废水进行回收改造,将EDI废水回收至一级反渗透入口,增加了除盐水制取利用率,年节约用水1万立方米;这两项改造均获评银川市十佳五小优秀奖。如今,通过一系列节水举措,实现全厂96.7%的用水全部为城市再生水,年可节省新鲜水8.6万立方米,实现节本增效。

记者了解到,在农业节水方面,我市全面提升用水效率,以水定地拧紧农业“水龙头”。同2021年相比,2023年全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7提高至0.561,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由29%提高至36%,农业亩均用水量由673立方米下降至643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比由80.1%下降至75.1%,种植结构持续优化,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用水效率不断提升。全年共实现农业节水1.658亿立方米。在工业用水方面,同2021年相比,2023年银川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9.3立方米降至25.5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稳定达到92%以上,累计完成节水型企业创建33家,银川经开区和苏银产业园率先建成自治区级节水型园区。

董建华介绍,今后我市将继续加大工业、农业用水权转化力度,不断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满足群众对更高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的美好需求。

用水权改革

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变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在水、关键在水、难点在水。建设“四水四定”试点市,用水权改革势在必行。为此,银川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从整体谋划到顶层设计,从局部探索到多点突破,成立市用水权改革专项领导小组,统一开展组织协调和工作调度,构建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统筹,分管领导主抓、部门包抓、专班专抓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抽调专业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实行统一办公、统一调度,一盘棋落实改革任务。

同时,我市加强顶层设计,编制《银川市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四水四定”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推进改革政策框架持续完善。建立任务台账制度,细化改革年度任务清单,实现改革任务“清单式”管理、“销号式”落实。建立改革任务月度报告制度,按月跟踪推进,对进展缓慢的下发“督办单”催办,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建立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县(市)区、部门差异化考核评价。

用水权改革以来,贺兰县立岗镇撤销原用水协会,成立了宁夏立水源智能节水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全镇辖区渠道安全管护、农田灌溉管理、水权交易等工作。同时,积极实行信用社代收水费制度,开展“互联网+基层水务”,打造宁夏立水源小程序,方便农户足不出户实现缴费。将结余的水指标通过用水权交易转换为“水资产”,部分收益通过节水奖励和分红等模式返还给农户,使农户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自2022年用水权改革后,用水户亩均水费降低10元/亩。2022年,立岗镇农业灌溉节水1300万立方米,水权交易3笔,交易水量330万立方米,交易总金额33万元。2023年在水指标减少1066万立方米的情况下,节水370万立方米。

作为全区用水权改革试点县,近年来,贺兰县通过引入第三方企业、成立节水灌溉服务公司、打造水权交易二级市场平台,推动用水权市场化交易盘活水资源,释放节水红利,促进群众深度节水,农业领域年节水量3000万立方米左右。农业节约出来的水可以卖给工业企业,不仅把结余水量变了现,还有效解决了工业用水指标短缺的问题,这将有助于形成以农业节水支持工业发展、以工业发展反哺农业的良性发展局面。

“用水权改革实施后,我市加快推进再生水资源化利用的步伐,将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补水、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同时以再生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实施以需定供、分质用水,通过工业用水和生态补水两大途径,全面推行再生水配额制,全面提高再生水循环利用效率,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董建华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通过深化用水权改革,全市高质量完成了农业、工业和养殖业确权工作,实施银川市三区和永宁县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监管项目建设,建立了《银川市金融支持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方案》等20余项改革制度,累计实现了用水权交易71笔,交易水量近6.83亿立方米,交易金额7.06亿元;累计完成用水权抵(质)押贷款融资4笔152万元,有力推动了“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变。

郑艳军

不弃点滴微末

共担节水之责

“水是黄河流域的命脉,是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是破解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银川市水务局节约用水服务中心副主任郑艳军表示,当前银川市正在建设“四水四定”试点市,利用好珍贵的水资源,是银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近年来,银川市通过实施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等一系列举措,让每一滴水都更有价值,实现以“节流”促“开源”,破解“水困”难题。

郑艳军告诉记者,节约用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市水务局大力营造节水氛围,推进节水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鼓励创建节水型机关单位,建设节水型高校、节水型社区以及节水型企业,让全社会动员起来,人人争当节约用水的宣传者、文明用水的倡导者、科学用水的践行者,强化水资源保护意识,使节水护水爱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方针,这十年,我市水利事业取得了新突破,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措施,节水管理由浅入深、由粗向细,促使流域社会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粗放用水向高效用水转变,从过度开发水资源向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转变。”郑艳军坦言,经过十年的发展,全市惜水爱水理念根植人心,绿色发展蔚然成风,越来越多的节水行动如春潮涌动,不断为银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在郑艳军看来,抓节水就是抓未来,珍惜水、节约水、用好水,既是保护宝贵的自然资源,更是保护全社会的生态环境。希望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坚决落实践行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责任,在节水上下足“绣花”功夫,共同守护生命之源,点滴之水终将汇成澎湃江河。“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需要我们不舍锱铢寸功,不弃点滴微末,共担节水之责,让每一滴水都蕴含更多造福人民的力量,为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交出更为精彩的节水答卷。”郑艳军说。 记者 吴春霖 文/图

记者 吴春霖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 记者 海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