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断如意

版次:14 作者:靳义堂

今天整理抽屉,翻出了几年前一柄断成两截的玉如意,这让我想起了一些与玉有关的事情来。

父亲喜欢玉,每次来我这里,总要给我送一两件玉器,像玉笔筒、玉镇纸、玉茶壶、玉如意之类。

几年前我和妻子回老家,知道父亲喜欢玉,就带他去了趟蓝田,逛了两天玉器市场,买了不少玉器。路过西安的时候,带父亲去大唐芙蓉园游玩。走过一条草坪上的石板路时,我们只顾了欣赏前方的景致,突然听到扑通一声,回头一看,父亲跌倒在身后,下巴磕在地上,这让我大惊失色,一直在心里谴责自己。那年父亲已经80岁了,跌一跤如何得了?我们赶紧扶起父亲,看到下巴没有伤,右腿裤子的膝盖部位被草汁染成了绿色,可见摔得不轻,幸好膝盖杵在了石板间隙的草地上。我急忙问父亲,“伤着哪里没有?”父亲试着走了几步,说没事,我才放下心来。晚上住在旅馆里,父亲从他的衣袋里拿东西的时候,发现在蓝田买的一柄玉如意断成了两截。父亲笑着说:“今天是这件玉如意给我挡了灾。”

母亲也给我讲过她亲身经历的玉碎人安的事例。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玉真有此灵性,但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今父母都不在了,但父亲留给我的玉器及教诲一直陪伴着我。

现在,打开网络,如果划到销售玉石的视频,常常会听到一句话——“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认为人养玉三年,玉就可以供养人的健康一辈子,那么这种理解到底对不对呢?

人养玉三年,是指人得到一块玉,经过长时间的佩戴把玩,人体分泌出的油脂进入到玉的毛孔中,使玉石变得更加莹润有光,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样。

玉养人一生,也并非玉真的能对人体健康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祈愿,并没有科学依据。

所谓玉养人,更多的是养在礼仪,养在品德,养在心性等方面。

据说古人为了培养仪态举止,会在身上系一块玉佩,如果做出蹦跳狂跑、摇摇晃晃等不雅的动作,玉佩就会胡摇乱晃、磕碰身体,提醒人要端庄稳重。而良好的走姿步态,可以使玉佩和身上的其他饰物碰撞产生悦耳和谐的叮当声,这就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仪态姿势有了很好的塑造,让人沉着稳重,举止优雅。

孔子说:“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意思是说,君子的品德可以和玉相比。舍生取义,为民挡灾,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吗!

玉石作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它拥有君子般的高贵品质,人佩玉,除了玩赏,更多的是对自我人格操守的激励和塑造。

“玉不琢,不成器。”一块玉石,经过雕琢,才可以成为传世美器;一个人,只有经过生活的磨砺,岁月的锻造,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所以,玩玉,更是在时时告诫自己,只有经历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挫折,才能让自己更出色。

父亲一生爱玉,也始终依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和教育子女。我今天把当年为父亲挡了灾、断成两截的这柄玉如意拍照后用胶粘接起来,置于案头,并作此文以纪念。

□靳义堂 (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