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底色 激发市场活力

银川以“六权”改革促高质量发展

版次:03 作者:吴戈

近年来,银川市按照自治区“六权”改革推进会部署要求,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将“六权”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深入开展用水权、土地权、山林权、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六权”改革,持续打好改革“组合拳”、出好创新“关键招”,探索一批“银川做法”,形成一批“银川经验”,推动“六权”改革出新出彩,厚植生态底色,为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注入新活力。

纵深推进用水权改革精打细算盘活水资产

用水权改革可起到“节水增效”的效果,通过构建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机制,让水资源成为有价有偿的稀缺商品,从而增加用水单位节水增效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其更好用活水资源、激活水市场、盘活水价值。贺兰县立岗镇通义村便是如此,通过实施现代化生态灌区项目、秋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等,不仅让全村11350亩耕地“喝饱水”,还节省出100多万立方米水资源,并以交易形式出售给其他公司,获得了不小的收益。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核定农业确权灌溉面积241.9万亩,确权单元1467个,确权水量11.506亿立方米。工业确权(发证)企业227家,确权水量6115.37万立方米。养殖业确权企业752家,确权水量1963.59万立方米。启动银川市三区和永宁县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监管平台建设,完成贺兰县和灵武市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监管平台项目可研报送,配合建成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和市政智慧水务平台。累计实现用水权交易71笔,交易水量近6.83亿立方米,交易金额7.06亿元,累计完成用水权抵(质)押贷款融资4笔152万元。制定出台《银川市金融支持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方案》《银川市节约用水奖补办法》等20余项制度,用水权改革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创新推进碳排放权改革 唱响低碳主旋律

日前,银川完成全区首笔碳普惠量交易。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阳广场通过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购买了碳普惠核证减排量39吨,用于抵消“福佑东方购买了银川年——年货大集”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

本次交易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来自全区首个碳普惠项目——西夏区同阳新村农宅采暖改造项目。同阳新村依托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开发碳普惠项目,并在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登记申报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经市生态环境局审定、核查,该项目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共计160吨二氧化碳当量。“我们将清洁取暖减碳项目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了点‘碳’成金,切实减轻政府负担、降低运行成本、提高项目效益、降低复煤风险。”西夏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这次交易是公司购买的第一笔碳普惠,有助于企业‘零碳’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在碳普惠交易上的一次有益探索,有助于推进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碳普惠交易。”银川新华百货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阳广场负责人介绍,此次交易为将来银川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应用于个人碳中和、企业碳中和等领域开了好头,作了示范,对我市大型会议活动“碳中和”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上线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在持续深化“六权”改革的路上一马当先、久久为功;制定印发《银川市排污权改革2024年工作方案和改革任务清单》,有效增加排污权交易主体数量,提高交易市场活跃度;完成《关于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成本的调查报告》,加快推进银川市VOCs排污权基价制定工作……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案例,都是银川“六权”改革的生动实践。银川将持续推动“六权”改革走深走实,为先行区示范市建设激发活力、增强动力。

记者 吴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