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

端午时节说健康

版次:15 作者:新华社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又是一年端午节。一提到端午,都会想到吃粽子,但你知道这个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节日,和艾草等多种香草的关系更近,与古时人们的卫生健康息息相关吗?

端午节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到唐代基本定型。在古人的观念中,午属阳,五(午)月火气旺,天气炎热、暑湿当令,滋生秽浊邪气,蚊虫繁殖,需要避疫。端午是五月五日,有民谚道:“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黄涛说:“《礼记·月令》就告诫人们,在这个月要‘定心气’。端午节避疫祈福蕴含着卫生健康的主题。”

我国各地端午习俗丰富多彩,也有地域性差异。“但是,门前挂菖蒲艾叶、身上佩香囊、吃“五黄”、兰汤沐浴等多种习俗具有相似性,都与医药卫生有关,表达了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吉祥平安的共同期待。”浙江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陈华文教授说。

在“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75岁老人黄家兆清早起身,收拾妥帖,要去采摘艾草。“挂艾草、煮艾叶蛋、洗艾叶澡……祛湿散寒避疫,端午处处离不开艾草。”老人说起端午自己要做的,如数家珍。

菖蒲,另一种香草,也是端午的“当令植物”。从传统的卫生防疫角度来说,艾草、菖蒲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提神通窍、驱蚊杀菌、净化空气。民间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

浙江嘉兴粽子闻名遐迩。除了粽子,在端午节,嘉兴市民还经常选购黄瓜、黄鱼、黄鳝、咸鸭蛋、雄黄酒等“五黄”食品。“五黄”的前四种是当令的食物,利于保健;雄黄是药材,具有抗菌、解毒、驱虫的功效。据清代《清嘉录》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在我国多地端午节俗里,雄黄酒不可或缺。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传说”于2006年入列国家级非遗名录,其中“白娘子端午饮雄黄酒”的故事脍炙人口。

但是,雄黄酒有一定毒性,应当慎饮,更科学的使用方式是将它洒于室内用于驱虫避毒。

“蓄兰,为沐浴也”,西汉《大戴礼记》这样记载五月民俗。如今,“兰汤沐浴”仍是不少地方端午节重要民俗。在南方,广东、广西、江苏、湖南、广西等地的人们用各种香草煮成“兰汤”洗浴,护肤除病辟邪。在东北,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地区,各族群众在端午节前后也会在药泉聚会祈福。

在湖北省黄石市,“西塞神舟会”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是独具特色的端午节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起,工匠们就开始制作船体;五月初五,龙舟经点化成为“神舟”。此后,村民要举行唱大戏、巡游、送神舟下水等系列仪式和活动,一直延续到五月十八,祈求神舟带走疾病、带走瘟疫、带走灾难。

黄涛说,卫生健康、爱国强民、追求幸福……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在持续吸收新的文化因素中长盛不衰,如今更绽放出时代光彩。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