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批量生产 最终落地社区治理

版次:08 作者:皇甫世俊

使用数字人主播,已经成为很多电商平台的日常操作,甚至有些业界大佬也制作了专门的数字人,代替自己下场直播带货。数字人不会疲劳,24小时在线,加上人工智能的加持,确实很有优势。那么,这项日渐廉价的新技术,能否让更多的消费者买单呢?

根据媒体报道,以前制作一个数字人要上百万元,随着2023年初大模型与数字人结合的技术逐渐成熟,制作成本不断下降,现在制作一个数字人只需几十到几百元。近日,某短视频平台迎来版本更新,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数字人,只要上传一段口播视频,软件就能生成专属的数字人,然后根据文本形成口播视频。

可以想见,数字人的大量上线只是时间问题,甚至能通过个性化的手段,让每个人都成为视频主播。虽然这会带来诸如法律责任方面的问题,但这项新技术仍然为大家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是数字生成技术的快速迭代,更加逼真的表情和语音将让数字人以假乱真。

在相关法律和规则制定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让数字人更多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只有更多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发现数字人使用中的规则漏洞,并以此建立起完善的法律篱笆,防止产生法律纠纷甚至是违法行为。大量投入研发和算力的平台,一定会持续推动数字人的具体应用,城市管理者也应当积极引导,让这项技术从直播间走出来,走到寻常百姓身边,比如使用数字导游、数字科普、数字管家、数字社区管理员等。特别是对老年群体的服务中,让数字人上岗,完成互联网平台的操作,可以让线上工作更加便捷。

对此,我们要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提升对智能化、数字化的认知,积极与市场和企业联动,提前谋划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解决使用场景和应用中的堵点,更好地让数字人服务普通市民。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