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鹏虎
百变戏法 演绎神奇
版次:13 作者:李尚
没有人不喜欢神奇的瞬间。非遗传承人周鹏虎,作为一名古典戏法演员,变脸艺术的表演者, 他痴迷于这些神奇的技艺,不仅传承了川剧变脸的技艺精髓,更融入个人风格,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光彩。
01 结缘变脸艺术
周鹏虎在接触古典戏法之前做过很多工作,涉及到摄影、设计等多个领域,还曾开过一家影楼。机缘巧合下,他邂逅了一位川剧变脸演员,便跟他学起了变脸。俗话说,师父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变脸的技巧与精髓。同时,他也没有停止自我探索的脚步,通过网络资源深入研究变脸艺术,以及古典戏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
然而,将这种技艺作为职业并非易事。“这个行业相对冷门,很多人对此并不了解,更难以找到合适的老师。即便学习了变脸技艺,也未必有机会登台表演赚取收入。”周鹏虎说,他凭借着自己早年经营影楼时积累的人脉资源,与众多婚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为自己争取到一些表演机会。
2014年,周鹏虎迎来了自己的首次登台演出机会。那是一个汽车的路演活动,在大武口举行。由于是首次表演,他内心充满了紧张与期待。之前主办方曾询问他是否有以往的表演视频可供参考,但由于他尚未有过正式的演出经历,只能自己在家中录制了一段视频。幸运的是,这段视频得到了主办方的认可。在舞台上,他紧张而兴奋地展示了自己的变脸技艺。虽然有点快,但从头到尾还是完整顺利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经验越来越多,控场节奏也越来越好,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02 探索戏法奥秘
变脸来源于川剧,精髓在于脸谱的变换。“脸谱种类比较多,包括五彩脸、三瓦块等花脸脸谱,还有包公脸、霸王脸、尉迟脸、关公脸、八宝脸等,每一种脸谱都承载着不同的角色和情感。而在动作上,变脸艺术主要借鉴了戏曲中的手眼身法步,通过细腻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变化,将角色的情感与故事情节巧妙地传达给观众。”周鹏虎介绍。
除了变脸技艺外,周鹏虎还对古典戏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外叫魔术,我们叫古典戏法,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按门当儿讲,也叫作‘彩门’或‘彩立子’,并且可以分为大戏法和小戏法两大类。”他介绍,大戏法也称为“落活”或“藏挟戏法”,表演者通常身穿长袍,身上挂着几斤的器物,有鱼缸、火盆等,还能行走自如。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彩单展开交待,口中念念有词,随后变出各种物件。整个表演稳、快、帅,体现了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小戏法着重于手上的功夫,通过快速、巧妙的手法变换,展示各种小巧精致的物品。比如仙人摘豆、天地牌、九连环、大变金钱等,这种戏法需要表演者具备精湛的技巧和灵活的思维。此外还有些民间戏法,门派更是各有千秋。总的来说,这些戏法不仅具有娱乐性,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03 技巧与表演的融合
在戏法的世界里,技巧和表演如同天平的两端,缺一不可。“戏法的技巧,虽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经过几个月的刻苦练习,便能够在舞台上自如地展示。而且,如今网络发达,各种戏法解密视频层出不穷,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周鹏虎认为,戏法的真正魅力远不止于技巧。古典戏法讲究技巧、套路与步骤的完美结合,每一种道具都对应着不同的表演方法。例如,纸牌戏法强调与观众的互动,而空碗变水则需要在展示空碗后,巧妙地运用道具中的机关,让水凭空出现。
“在表演过程中,我们要先与观众建立信任,让他们看到空无一物的碗。”周鹏虎详细解释,“随后,我们用布子覆盖碗口,同时口中‘念念有词’:‘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这不仅是为了增加神秘感,更是为了引导观众进入我们的戏法世界。”
04
传承与创新
2017年,中央10套的纪录片《六盘水》在西吉县将台堡摄制,周鹏虎在里面留下了精彩表演。“那年拍摄当地的社火,正好我也被邀请参加那场社火表演。”周鹏虎说,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周鹏虎受邀在各类场合进行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多,包括传统文化进校园、商业庆典、公司年会等等。他尤其喜欢去学校表演,“学生们很热情,对古典戏法也充满好奇,常常围着我询问变脸的奥秘。”
周鹏虎不仅传承了古典戏法的精髓,还根据现代需求进行了创新。今年,他根据古典戏法《罗圈献彩》创作了一个带有宁夏本土元素的戏法,“这种戏法需要两个桶作为道具,我就将一个桶做成贺兰山的样子, 一个做成六盘山。”他巧妙地将宁夏南北两座山融入道具设计中,结合话术,变出贺兰石、枸杞、二毛皮、硒砂瓜等宁夏的特产或景点照片,用自己最喜爱的技艺展现对家乡的热爱,也希望更多人能通过古典戏法了解宁夏的神奇。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