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嫉妒,他们的心失去平衡
版次:11 作者:王敏
“羡慕嫉妒恨”是很早之前网络上流传的一句话,但这句话却并未过时。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生活、工作、家庭、个人……压力重重袭来,对朋友同事最初的羡慕很容易变质成为嫉妒,这种感受就像心里点燃了一团火,实在烧得自己难受,甚至有时难以控制那种情绪,于是就产生了焦虑和不安。
1
生活的平静
突然被打破
即将跨入30岁的门槛,一场同学会让张姝(化名)陷入敏感焦虑的情绪。“以前觉得自己过得还挺好的,找工作、结婚、生子……一切顺其自然,到什么时候就去做该做的事,感觉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这样按部就班,我自己也应该如此,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行了。”张姝说,可是,就是这样平静的生活,却被一场同学会打破了。
张姝说,就在聚会时的一瞬间,自己一下反应过来,大家已经不是初中时的孩子了,面前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熟悉又陌生的,很多人自己都叫不上名字,也有一些一眼就认出来的,但和上学那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这次聚会,让张姝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人说“成年人没事不要参加同学会”,并非大家对自己不友好,而是自己心里不平衡了。以前学习不好的同学,现在开着一家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曾经要好的一个女同学,当时特别自卑,现在已是单位的领导;还有当时追过自己的一个男生,那时候看着很不起眼,现在也干得相当不错……当同学们问张姝在做什么、家里什么情况时,她什么也没说。那一刻张姝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心态,只想逃离。
2
内心的嫉妒不甘像一团火
如果只是一场同学会,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是,张姝发现自那以后,自己的心态失衡了,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种嫉妒的情绪时时就冒出来,让整个人焦虑不安。
在单位时,张姝开始观察其他人的生活状态,有人中午去吃日料,晚上去健身,生活多姿多彩;有人是公司元老,接到的项目规模都不一样,但论业务水平,自己好像并不比他们差;还有人在公司就是浑水摸鱼,但人家总有办法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而自己埋头苦干却也没比别人多得到什么。
“我的天空,笼罩了乌云,我知道,我是自卑的,更是嫉妒的。我嫉妒的对象不是某个人,我嫉妒的是那些藏在我心底的渴望,却在别人身上纷纷开出了花。”张姝有些沮丧地说。在她看来,从小自己就是父母的骄傲,就是别人口中的好孩子,可现在,怎么就这么平凡了呢?“曾经我所奉行的随遇而安,突然感觉变得有些可笑,它就像我走形的身材一样,到头来,给了我重重一击。”张姝说。
现在,张姝很想重新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可看着年幼的孩子,家里的房贷、车贷……她又没有勇气去改变什么。内心的那种不甘和嫉妒,却越来越清晰,“感觉心里有一团火,快要把自己烧化了。”张姝无奈地说。
3
我需要和自己和解
比起张姝,今年28岁的周阳(化名),因为嫉妒同事,险些犯了错。
“我们是朋友,至少一开始,我真的把他当朋友的。但后来他在项目上被重用,而我不管怎么做都不被认可,心态就变了。”周阳说,因为心态不知从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自己的工作也消极起来,经常拖延着不完成工作,甚至有意无意影响了项目进度。“对此,同事什么都没说,这反而让我觉得自己很糟糕。”
这次经历,也让周阳静下心来想了好久,他知道是嫉妒心在作祟。这也让他回忆起自己大学时发生的一件事,当时自己暗恋一个女生,本想鼓起勇气表白,但发现女生有自己喜欢的男生。周阳知道那个男生无论家庭还是能力,都比自己强很多,“当时,我内心也挺痛苦,嫉妒那个男生拥有的条件,但我没有想自己的问题在哪,就是觉得别人比自己命好。”
说起这些过往,周阳陷入了沉默,之后他若有所思地说:“从小我爸总说我不如表哥厉害,我就想证明我可以,但到现在,他还是觉得我不行。其实我知道我需要和自己和解。”
心理咨询师的话
张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艺术疗愈师)
嫉妒,是一种强烈的负面体验
如果要给嫉妒下一个定义,通俗点说,应该是人们对优于自己的人心怀怨恨,是一种强烈的负面体验。
多数心理状态的产生都源于先天和后天的综合作用。单就嫉妒来说,先天因素较少,更多是后天所致,属于一种“习得性”心理。其中,对嫉妒影响较大的后天因素包括父母教育、家庭环境、学校培养、社会导向等。比如,当遇到激烈的社会竞争,想要获得第三方肯定的心理很容易催生一个人的嫉妒情绪。
嫉妒心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可归为两大类:对内伤己、对外伤害他人。
如果长期怀有嫉妒情绪,有可能引发焦虑抑郁。这一类人总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久而久之,在无可奈何时就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长期被这种情绪控制,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做任何事都不会觉得快乐,而且低落的情绪还会影响做事的效率和质量。如果情况严重,还会激起破坏行为,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小贴士
逐渐培养
平和、宽容和体谅的心态
首先,要意识到问题并且承认它是非常重要的。你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心态问题,并且承认“自己希望比别人优秀”的心理需求,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其次,要明确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管是在学业上还是在其他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特长。
第三,建立自信。你可能会觉得,只有成为第一名或者比别人更好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自信。但事实上,真正的自信来自内心的肯定和对自己价值的认同。要相信自己是独特而有价值的,这样就能更轻松地与他人相处、分享和成长。
最重要的是,要给自己时间和空间去接受改变。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努力。尽管你已经意识到并且想要改变,但也不要过于苛刻地要求自己。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积极的改变,逐渐培养平和、宽容和体谅的心态。
记者 王敏